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3(2 / 2)

加入书签

  可明煦敏感的察觉到平稳之下的暗潮汹涌,他是个翰林院小编修,与朝政不大参与,但近日也见了皇帝两回,莫名的就感觉这位在憋大招。

  太子徒懋情绪亦是反复,许是与明煦相处了近两载,彼此都摸清了脾性,徒懋在明煦面前有些不加掩饰起来,不再故作礼贤下士的与他这位小编修客套试探,一会儿想与他表演师生相得,一会儿又是储君对臣下的颐指气使,情绪来去都快,无常的紧。

  明煦忘记了处在青春期的少年情绪是不是都这般两极和波动,心里戏还特别多。但不管别家的小孩儿如何叛逆,徒懋已经十五岁了,虽然课业上算得上聪慧,偶尔展现出的才华能力也是可圈可点。

  他不是别家的小孩儿,他是太子,还是一位心有宏图的明君的太子,性格弱点虽不致命,但明君的太子不好当,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康熙帝的太子胤礽就是最好的参考,则天大帝更是几次废黜太子太孙。

  徒懋年纪还小,未入朝政,在和帝跟前展示的也是聪明恭顺和少年意气的一面,可待他入了朝,兄弟们渐长,矛盾会一点点显露出来,性格中的缺点也会被放大了投射出来,如若徒懋一直没有较大的成长和改变,日后的路怕是难走。

  明煦能看出来的,他不信那些教导储君,人老成精的大儒们看不出来,虽然徒懋会因为老师们的威望而掩饰情绪内心,但儒家经义除了修心,便是观人,以老大人们的观人之术,徒懋显然过于稚嫩,可偏偏大佬们个个老神在在,视而不见。

  且走且看罢。

  ……

  明煦消息不灵通,但像九省统制王子腾调京升任内阁大学士这样满朝皆知的大事还是知晓的。朝堂上议论纷纷,明煦在翰林院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生起了果然如此的想法。

  而此时在府上的黛玉也听得了来自贾府的大消息:贾府宝玉的那块自出生就带着的奇玉失踪了,阖府上下急的不行,在久寻不着的情况下发了悬赏。

  这消息便是脑袋平庸木讷的人也能品出一丝不详来,乱象已生。

  黛玉叹了口气:“虽说我那二表哥的玉全府宝贝了一辈子,但此事行为大不当也,外祖母是不是不太好?”

  “老太太自冬日来病了几场,据说严重时神志已不甚清醒。”紫鹃回道。

  自从姑娘渐渐在明府立住了跟脚,与贾府来往日少,这本没什么,出嫁了的妇人本就渐渐不归,但姑娘与贾府的关系除了必有的生疏,还有着一层微妙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