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5(1 / 2)

加入书签

”长安回的很快,门房知道的并不多,那妇人更是睬他也不睬。

  “她说荣国府何人?”

  “荣国府薛家薛蟠。”

  “她在那里趴着,实在不像样子,你去帮着解决了。”明煦睁开眼看了长安一眼。

  主仆多年,长安立刻会意,将马车驾到侧门处进去,栓了绳就出去了。

  自他们进门,早有丫鬟婆子报与贾母,明煦牵着黛玉的手自二门处往里走:“玉儿觉得那妇人话有几分真?”

  “十之八九。”黛玉很平静:“那妇人不似作假,以民告官。且,薛氏有前科,他先前在金陵犯过案。”

  明煦捏了捏黛玉的手,没再说话,贾母处就在眼前。

  黛玉带着明煦去看望贾母,老太太很高兴,半年不见,她老的很快,身上已经带了病气,但她今日心情很好,拉着黛玉说话:“玉儿今日来的巧,正要与你说呢,你宝兄弟也到了成亲的年纪,我本想给他寻个好姑娘,谁知道凤姐儿那个机灵的,竟说好姑娘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正好配一对金玉良缘,我思来想去,觉得此法甚好,薛丫头是个知根知底的,又是一处长大的,也省了小夫妻相处磨合,亲上加亲再好不过了。”

  “恭喜外祖母,也恭喜二哥哥,一会儿亲自给他说一声,下回再来就该备礼了。”明煦也为两人高兴,却没说亲自去见宝钗道喜。

  “你们兄弟姊妹几个,如今一个个都成家了,小的长起来了,老的就离死不远了。”贾母说着拍着黛玉的手,带有几分叹息。

  老人性情愈发不定,前头才说高兴,后头又惆怅起来,贾母八十余岁了,寿数已是极高,越老越怕,心里不安,嘴上就提着生死。

  黛玉有些无措,明煦却明白这是老人必经的一个时期,看不开说明还能再撑一段,真的不再将生死挂在嘴边,反而大限将至了。

  虽然更看重自己正经的孙子孙女,但贾母自始至终都对黛玉存了一份怜惜,凭借着站在中间的贾敏的情分,已经算是仁义至尽。

  是以明煦从来都对贾母抱有一丝善意,此时安慰的很细心,并不为老人消极的态度而撒手不管。

  贾母留了两人饭,又说了些话才放人走,这是真的见一面就少一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