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9(1 / 2)
西北的贫寒秀才一步一步靠到京城,做过知县、州官, 最终凭着口碑顺势而起, 青云直上, 在极其注重出身的南朝也做到了宰相,权倾天下。
和根正苗红、身兼皇帝的大舅子、太子亲舅舅的陈遂比,天下人都替他自卑。
出身隔着天河般的鸿沟姑且不论,但两个人的观念,从同朝为官那天起就没一致过,立在朝堂上是相看两相厌,谁都想把谁弄下去。
……
最终,陈遂胜,借着江南科考舞弊案,将时如龄扳倒,顺手丢出去几个他看不惯的人,其中就包括路贞。
“不会是宗太傅……”初甫生个老八卦脑洞大开,把联想发挥到了极致。
姜琬摇头苦笑:“初侍郎你忘了当年宗太傅的做法?”
宗东方一气之下辞官故里,一句都没掺和那事儿。当年不肯作为,如今就更不会了。
“老糊涂了,老糊涂了。”初甫生一拍脑门,是了,宗东方那个人精,怎么会让自己沾惹是非,绝不可能。
姜琬忽然转了语气:“初侍郎有所不知,几日前有人参了下官一本,说下官这个状元郎是靠行贿得来的,唉,下官心里堵的慌,不由自主地想把与科考舞弊的案子都找来看看,瞧瞧这科考倒有哪些舞弊的手法,也好日后被陛下问起时能应对自如。”
前几日是有人上奏弹劾姜琬,说他师从王观,早被传授考场试题,所以才能中了进士。
皇帝当朝冷了脸,却没有发作,状元是他钦点的,为何是姜琬,这其中的曲折也是一言难尽了。
至于王观有没有给姜琬押题,他就不得而知了。
就算押了,王观也是凭的本事,并非靠行贿买题,他能说什么。
退朝后,他命人把姜琬的试卷找出来过目,仔细读了三遍,越读越喜欢,思想虽师承王观,但与之又有极大的差别,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于是皇帝命人连夜下旨,申斥了上奏弹劾姜琬的官员,次日瞧姜琬的眼神都格外的和善。
初甫生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惭愧惭愧,老夫疑神疑鬼了。”
姜琬暂时先糊弄住他,一边火急火燎地回到翰林院,熬到收工时分,匆匆回了府里。
姜如玉正在刺绣,见他满腹心事地进来,一笑:“怎么,被姐姐说着了是不是?”
“我查了当年的卷宗,路贞在被发配前的确有一女一儿,全被卖掉了。算着年龄,青升大概真是路青荷的弟弟。”姜琬道。
“你打算怎么办?”姜如玉十分正经地问道。
姜琬还没想好:“暂时先放在府里做些杂务吧,我是不能随身带着他了。另外,如玉姐,我拜托胡安玉帮忙,买几个丫头小厮进来,你把把关,挑两个出来,让他们轮流跟着我出门,就算以后这事儿说出去,也附会不到我身上来不是。”
“嗯。”姜如玉点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全,这事儿最后先不要声张。”
“唉,姐弟不能相认,看着也怪叫人难受的。”她又追了句。
姜琬:“日后总归要告诉他们的。”
翌日,翰林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