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7(1 / 2)

加入书签

姜琬默默地拉出火折子,打着,点上一根蜡烛,盯着考题发呆。

第42章 院试(下)

  考舍之内烛火煌煌。

  姜琬忘记吃饭了, 此刻, 他饿火中烧, 饥肠相绞, 眼前发黑,去摸火折子的时候, 不受控制地, 双手颤抖了一下。

  低血糖了吧。

  他赶紧打开考篮,取出一碟子酱菜和点心, 就着一口一口吃起来。

  食物入腹,能量源源不断地输入脑细胞之中, 连带着思维发散了不少。

  作新民……站在朝廷的角度上,无非还是导向治理百姓, 逆向思维过去,似乎,就是怎样对待士农工商阶层, 提高他们的“修为”, 让他们更忠于朝廷……

  想让臣民更忠于朝廷,帝王和官僚首先要“亲亲仁民”、“明明德于天下”, 嗯,有了这两个条件,文章就好写了。

  得出这个推导,姜琬觉得脑中忽然来了灵感, 他放下手中的点心, 用巾子擦了擦手, 提起毛笔,在纸上快速写了几行字。

  好在科举的策论文章要求不长,大部分考生也就写400~600个字,姜琬大致数了数他方才写的,有百来字了……拼凑拼凑,或许能应付过去吧,他此刻是抱着几分侥幸的。

  放下笔,他又吃了些东西,彻底饱了,吹灭蜡烛,闭目,一边养神一边思考。

  不知过了多久,等姜琬再次运笔结束时,他猛地听到,外面已经响起来三更的梆子声。

  可考舍之内,哪有人留意到这个,由于这次院试的题目偏,其他考生也和姜琬一样,还在苦思如何下笔,没有谁舍得睡觉,看起来,今晚是考生集体熬整个通宵,很苦逼也很励志啊。

  姜琬收好笔墨,再次浏览通读了一遍自己写在草稿纸上的文章,觉得——还行。

  他自己是有七分满意的,到明天上午再修一修,起码能有八分满意。

  想到这儿,他站起身来,举手招呼号舍中值守的小童,表示自己要去小解。

  ——这对姜琬来说,每次在科举考场,都是个有点尴尬的问题。

  “走吧。”小童来到他跟前,瞧了他一眼,道。

  姜琬的脸倏然红的不可遏制,像发了高烧的那样,引的小童同情心上来,低声问他:“公子是否抱恙,我看你文章都写在草稿上了,待会儿回来赶紧誊抄于试卷上吧,别一会儿烧的笔都拿不住了,这遭罪可就白受了。”

  “没有大碍,热的吧。”姜琬愣了愣,愈发难堪道。

  其实,除了脸红,他别的也没什么了。

  二人低声一问一答,这就来到了考舍后面,姜琬一眼看到顾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