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9(2 / 2)
唐镜如最后也没多问,除了对锦荣多说了几句与人为善,不得任性妄为之外,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那些纷扰。
先是将自己的刺绣手艺教授与了村里的妇人姑娘,后又以律法和村中里正谈了一番。
此朝律法严明,细致入微,且对孤儿女户多有维护一二。里正也越发觉得唐娘子不是普通人家出身的,怕是有大来头,更是好生整治了一番流言,其他人得了唐娘子的好,也更是愿意相护。
无论哪个朝代,技艺都不是那么容易学到的,就是这一手刺绣的手艺,也是要在州县的大绣庄才能学到。
唐娘子的这手绣艺绝对称得上出众,单是靠每月的三四幅绣品,托里正家的大郎运货时送到镇上的铺子寄卖,就足够养活她和锦荣母女生活,甚至有余钱给锦荣买读书用的笔墨纸砚,让人眼馋不已,有富户公子上门提亲也不奇怪。
如今她将这手艺无偿教给村里的人,怎能不教人欢喜。
其实唐镜如早有此意,只是当初刚来,还未熟稔,也好轻易教授,如今,再传出去,只会更得人心。
她也不担心村里的妇人姑娘学了,就饿死了她这位师傅,刺绣一道岂是那么容易精通的,单是她也是因为喜欢,加之被老师称赞的天赋,自幼年起就学了多年。
不过仅是些皮毛,也足够为家里添些进项了。
有学刺绣的人家,也开始养蚕织布,勤勤恳恳的厚道人家还是多。
至于锦荣在旁观了这过程的始末以及后续发展,对她这位娘亲也有了新的认识,可绝非什么弱女子。
但锦荣还是很疑惑,为何娘亲一眼就认定是她下的黑手,她看起来就那么会做坏事吗?锦荣自认她这模样还是很好哄人的。
想了几天后,锦荣也就不想了,娘亲不愿说,她也不多问,就像她亲生父亲的事。
唐镜如虽未说过,但她却是一心要等着那位失散的夫君的,想来内情复杂,锦荣到底不是正常年龄的五岁孩童。
不说当司命天君的时候,光是穿越轮回那些年,她就见多了,什么恩怨情仇,阴差阳错,等等。
无论是那样都好,反正,她还是护得住自家娘亲的。
唐镜如显然没有女儿这么自信,虽掩饰得很好,但锦荣这活了多少年的人,察言观色的水平也不差,看得出她笑颜下的清愁。
她却从不与女儿说起,好似一心抚养锦荣,连读书也不曾落下。
此朝也未出现过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化作的愚论,在繁荣景盛的州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