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1 / 2)

加入书签

言行不端,闹出了宠妾灭妻的笑话。

  更可笑的是,受他影响,那小妾的弟弟,竟仗着笔帖式大小是个官儿,强抢了民女,还侮了别的清白人家的女儿。

  之后闹出人命,安明还行.贿将此事含糊了过去。

  实在该斩!

  这笔帖式指的自然是安明。

  这一出正来自乾隆的一手安排。

  为的是将和珅从此事中摘出去。

  言官得了乾隆的授意,以品行不端、后院失事、闹出人命为引子,再点出笔帖式安明行贿一事。

  既可处置了安明,又不必留下后患。

  很快,安明同小妾的弟弟便被判了凌迟。

  受贿官员降了品级。

  第二日,他的小妾便在惊恐之下自己一尺白绫缢死了。

  他的妻子也同安明斩断关系,自行离去了。

  这样一桩事,不大不小。

  虽说是死了人,但笔帖式这一职务,放在京里头又实在不够看的。

  不过处置了一个笔帖式而已,谁又会往心上去呢?

  反倒是小官儿们听闻了,个个都夹紧了尾巴,京中行.贿之气也有暂缓。

  贾政自然也知晓此事。

  当天言官上奏时,他就在一旁听着。

  他虽连那安明的面也没见着,但却叫乾隆发作时的冷酷惊得心底冒起了寒气。

  旁的官员只看见安明行.贿一事,只当因此事而定罪。

  但贾政前几日才刚叫和珅提醒了要小心,莫叫言官参上一本,这会儿自然满脑子想的都是,安明为何引出这等祸事来,不过是因为他自己品行不端,后院不宁,连带的更管不住小妾的弟弟,纵容了他抢民女,侮他人清白,害了人命……

  按此理往下想。

  若他对宝玉也如此不管不顾,待宝玉真侮辱了黛玉,以黛玉的气性,气得也不好了,害了条人命。

  那时该如何?

  老太太、王夫人定然拼尽全力护住宝玉,而他就此一个儿子……

  到时候岂不是也落入同安明一样的下场?

  贾政打了个寒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