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2(2 / 2)
“其实我也没指望大壮对我有多好,毕竟我没带过他。”
蔡颖摇摇头,“我本来不好意思说的,他得知我是给小豆儿办户口的,就要求也把户口迁到北京。
可是知青子女落户只有一个名额,我不可能把两个孩子都办过来。
怎么讲道理,他都不高兴,又找各种理由跟我要钱要东西,我把身上带的两千元钱给了他,可他还是想办法把最后的几百元也骗走了。
最后我身无分文,和小豆儿回来的的火车票还是向小春婶儿借钱买的。”
蔡颖早不是当年懦弱、没主意的人了,她管着几百人的工厂,每天大事小情不断,岂能没有头脑和手段?
但是面对从小就被抱走的儿子,她却被骗了。
“其实,你不是被骗的,他骗不了你,你是心甘情愿给他的。”
“给就给吧,虽然村里越来越富了,可比起北京还差些。”
蔡颖心里也明白,“小豆儿跟在我身边,言谈举止一看就是城里人,这一次户口落在北京,就是真正的北京人了,而他被留在农村,可能心里不太平衡,才会暗自怨恨我吧。”
“当时的情形并不是你能选择的呀。”
就算蔡颖想带着大壮回北京,吴家也不会同意。
“我告诉大壮了,可他根本听不进。”
蔡颖叹了一声气,“算了,两千多元钱也不多,这些年我只给他邮过东西,没给过钱,也算是补偿吧。”
说罢又告诉鲁盼儿,“三个孩子的户口迁到北京,但是当年他们分的地三十年不变,所以还是他们的,小春婶儿特别说了,以后她还会继续给我们邮口粮。”
眼下粮票的用处已经不大,估计没多久也会像布票、油票等好多票证一样彻底取消。
鲁盼儿便笑,“我还是愿意吃村里种的米,味道特别好呢。”
“我也一样,所以这一次与小春婶儿说好了,还要麻烦她每年继续给我们娘俩儿邮些大米、杂粮……”
两人正聊着,陈建国来了,见了她们便笑:
“几个孩子户口都迁到北京了,真是好事儿呀。”
“你的消息还真灵通!”
鲁盼儿便说。
蔡颖笑了,“建国给家里安了电话呢,是村里第一份——先前村委会的那台不一样,是私人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