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49(2 / 2)

加入书签

  要知道这一次到北京开店, 我们可是把大半辈子的积蓄都拿了出来, 就怕有个闪失……”

  陈太太不无担忧地解释, “正好钱进先维持着中餐馆, 如果不行,我们还有个退路。”

  “未雨绸缪总是不错,”杨瑾一笑,“据我看,现在上上下下对回国投资特别重视,又给了很多优厚的条件,粤式茶餐馆在北京又是第一家,你们一定能成功的。”

  “若不是看好大陆的生意,我怎么能坚持过来呢?”

  陈港生笑着说:

  “在美国,我们华人总是低人一等,一辈子开餐馆只能攒些辛苦钱,但这一次若是在大陆成功了,那就是一种地位上的飞跃。”

  他转向太太,“一年后,没准儿你会主动放弃唐人街的中餐馆呢。”

  陈太太也笑了,“我当然也愿意你说的能实现。”

  “到那时候,你们一定能成功地完成飞跃,”鲁盼儿笑着祝愿,“而钱进也攒够了学费,也要去大学读书了。”

  陈港生便端起茜红色的普洱茶,“借鲁老板吉言了!”

  粤式茶餐馆的确是很适合聊天的地方,当然也适合谈生意,鲁盼儿包下了茶餐馆服务员的工装,设计图改了好几版,款式来自陈太太的装扮,但鲁盼儿在白色长衫的下摆加了一朵淡墨色的荷花,不那么艳丽,清雅自然。

  正是陈港生所要的那种温馨适意的感觉。

  然后她又包下了成姐工厂生产线上的工装,当然,那又是另一种要求,干净、简捷、利落……

  还有,李老板也订了成批工地上的工装,结实、耐脏……

  鲁盼儿知道大家相信自己,也是在回报自己对他们的帮助,另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北京并没有专门卖工装的服装店。

  固然国企也会发工装,但却归于劳动保护用品之类,且式样陈旧,实用性也差。

  鲁盼儿抓住这个时机,在先前针织、服装两大类主要产品之外增设工装一项。

  这部分利润比不了旗袍,也比不了先前的针织、女装,但胜在量大,且在北京也算得上抢占先机,赚钱并不少。

  阜城门外的院子先前尽是平房,现在翻成三层小楼才够用。

  施工当然请的陈建国,他也找鲁盼儿订几百件工装。

  “这么大的数量?”

  鲁盼儿一笑,“看来你的施工队又扩大了?”

  最初陈建国从红旗九队出来时,只有几个小伙伴,慢慢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