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8(2 / 2)

加入书签

  于是鲁盼儿找了个机会问宁雪雅,“这是你们厂的丝绸吗?

  太漂亮了。”

  “是呀,这里面还有几个图案是陈大为和我设计的呢。”

  “我开了一家服装店,想买些丝绸做衣服,可以去你们厂吗?”

  “这些产品是发给职工的福利,厂里生产的丝绸全部直接供应商场,不对外销售。”

  宁雪雅从小在苏州长大,家人都是做丝绸行业的,对这行特别了解,笑着建议,“你可以到私营工厂买,他们经营很灵活的。”

  然后她又想了起来,“你去苏州买丝绸倒没什么,不过运回来却很麻烦,不如找我堂弟吧。

  我堂叔家在苏州开了间小厂,专门生产丝绸,堂弟在北京开店销售,在秀水街很有名气。”

  “太好了,”鲁盼儿不想能得到这么有用的消息,高兴地说:

  “请你帮我介绍一下你堂弟吧。”

  宁雪雅在北京结婚,她的堂弟就在北京开店,自然会来的。

  “他生意特别忙,没时间过来参加婚礼。”

  宁雪雅告诉鲁盼儿一个地址,“我堂弟叫宁林,你过去提我的名就行。”

  鲁盼儿晚上回家便问杨瑾,“去秀水街怎么坐车?”

  “秀水街?”

  杨瑾在北京出生,“我没听过这条街。”

  “是一个新兴起的商业区,宁雪雅的表弟就在那边开店。”

  鲁盼儿倒是听过,似乎那里卖衣服的很多,不过也不很详细。

  “原来在建国门外,长安街延长线上——那里过去是使馆区。”

  杨瑾查了地图,又找到公交车线路,“北京这几年发展太快了,公交线路也变了许多,我陪你一起去吧?”

  “你做你的课题吧,鲁老板自己能行的!”

  年前正是生意最忙的时候,但鲁盼儿还是先去了秀水街。

  按杨瑾查到的线路坐车,还挺顺利的,可一下车,鲁老板就被惊呆了,再没想正月没过完,秀水街就能有这么多人!

  眼前到处是外国人、中国人、男人、女人……

  耳边尽是全国各地的口音、生硬的汉语、英语、俄语,还有听不出来的语言……

  再看街道两旁低矮的小平房,一间挨着一间,每间都不大,就连铺子上面的匾也都很简陋,可挡不住五花八门的服装热热闹闹地在各家门外招摇——冬天的厚棉袄、夏季的汗衫、红红绿绿的旗袍、绣着大花的绸缎小袄……

  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

  真是做生意的好地方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