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6(1 / 2)

加入书签

涨。”

  王晓霞还顺口举了几个例子,“唐代的韩愈给儿子写了一首诗,‘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就是说他当了三十年的官才在京城买了房子;北宋的欧阳修也慨叹过,‘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

  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一代文学大家,买不起京城的房子,只能租着又破又小的屋子住……”

  女生们讨论的时候,男生们在厨房做菜——陈大为端了一盘红烧鲤鱼进来,因听了一句,便停下脚步,“你也说那是历史了,现在却不会,我们国家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一样,实行福利性分房,所以北京的房子不会涨价的。”

  “对,”赵新月赞同,“房子是由单位分的,不用自己花钱买,当然也就不能涨价了。”

  “可是福利分房不可能覆盖到所有人,而京城的人口是一直增加的,”王晓霞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虽然说历史不会重现,但时代的发展其实是螺旋上升的,情况总是相似,时局稳定后做官的、做生意的、文人墨客、各类的艺术家……

  都会逐渐向京城汇聚,京城的房子总不够用,只能越来越贵。”

  菜做好了,男生们回到屋里,自然而然地加入议论,钱进坐在王晓霞身边,意见却与她相反,“随着知青返城,北京的人口确实越来越多,住房也越来越紧张,不过眼下北京各单位都在建房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能分到房子当然不会去买——我是学经济的,这叫‘非经济发行’,所以房价并不会涨价。”

  “我倒是支持小霞,北京的房子现在就供不应求,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来北京,只能越来越贵。”

  杨瑾也表明观点。

  两方争论起来,涉及面也越来越大,经济问题、人口问题种种,又旁征博引,举出无数的事例……

  鲁盼儿打开一瓶通体葡萄酒给大家倒上,“大家只说蔡姐的房子是不是应该买吧。”

  钱进却先问:

  “毛巾厂盖新房子了吗?”

  “盖是盖了,不过只盖了两栋楼,一共六十多户,现在大家都盯着呢。

  听我爸说,要按工龄、职务、家里人口、住房情况分配,蔡叔叔已经退休不能再分,倒是蔡大哥有可能分到别个腾出来的一间小房,蔡二哥和小弟都没有希望。”

  “就算蔡大哥一家搬出去了,家里住房宽松一点儿,但小弟迟早也会结婚,又回归了原点。”

  鲁盼儿就说:

  “所以我觉得蔡姐还是应该买房。”

  “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不能混为一谈,眼下大多数人不必买房,当然大家也买不起,单位会根据情况分配住房的。”

  钱进摇摇头说:

  “但是蔡颖情况不一样,她近期不可能有工作,也不可能分到住房,倒是可以买。”

  “蔡颖本可以再等等,毛巾厂迟早会给她家再分房子,居住条件一定会改善的。”

  陈大为说:

  “不过,你弟弟太自私了,就怕你家分到房子也没有你的住处,还是买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