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4(1 / 2)
“不予回应这四个字是谁说的?既然不回,何必去看?”
两人小孩儿拌嘴一般你一句我一句,谢杳言语上被沈辞压了一头,当即跳着脚去打他,笑着闹着往方才马车停的那处去,倒像是一对民间寻常的青梅竹马。
恒桥后不远处,停在原地许久的人马调转方向,往来路去。
为首一个虽着常服,可腰间隐约可见别着一块明黄穗带的令牌,正是太子。
他是在谢杳走后没多久,挂念着她方才身子不适,便出宫跟上她。虽是一时起意,可也未空着手,光是千年人参便备了两份,原是预备着直接登门尚书府的。
谁成想这人追到恒桥,却见她停马下车。而恒桥上相候的,早便另有其人。
从太子这处能清晰瞧见桥上,桥上往这边看却多有遮挡,是以他便看着谢杳笑靥盈盈地走到那人近前,往日在他面前一身扎人的刺陡然收了回去,柔柔顺顺。
他从第一回见谢杳,便觉着她沉稳得不似这个年纪的小姑娘,藏在安定的表象下那带着两分疯劲儿的孤注一掷,更是给她添了些处变不惊的意味。倒是没料到她还有这样活泼闹腾的时候,往日冷静克制的一双凤眸此时也清澈灵动,像只偎在人膝头的狸奴。
他们这一行人就这般停在大街上委实不妥,是以他身边的近侍请示道:“殿下可还去尚书府?”
太子收回视线来,勒紧缰绳,沉声道:“回宫。”
尚书府。
谢杳甫一进府,便见着满院子的人,比接圣旨之时来得还齐整些。这场面唬得她骤然“近乡情更怯”起来,从脚底板一路麻到头发丝儿。方唤了一声“父亲母亲”,便见里头一个小粉白团子一溜烟跑到她腿边,紧紧抱住她的腿。
谢杳蹲下身捏了捏团子的脸颊,一把将他抱起来。
“阿姊,寻儿想你了。”
小孩子软糯糯的语调听得谢杳心里极熨帖,一面同他说:“阿姊也想你,待会你看看阿姊给你带了些什么回来?”一面抱着他往屋里头走。
路过那些从她小时候起便伺候在府上的老人时,知道她们是听了她受伤的消息心急,谢杳一一笑着点头示意,唯独行到谢盈面前时,她分明瞧见谢盈嗫嚅着双唇欲言又止的模样,仍还是逗着怀里的幼弟说话,目不斜视地走了过去。
她在滇南养伤时往府上写过信报平安,谢夫人的眼泪紧着那时候流完了,此时见着闺女全须全尾地回来倒镇定不少,只是将一只护身符慎重地交到她手上,絮絮着要她往后日夜不离身地佩戴着。
装护身符的小锦囊的针脚极细密,针法谢杳一眼便知是她母亲亲手缝起来的,右下角还绣上了她的名字。
用过晚膳后一家人在后园里搭起了案几,摆上时鲜的果子,配以冻顶乌龙。谢杳便慢慢将滇南这一趟所见所闻讲出来,本着报喜不报忧的原则,将当初受伤那时一句带过,只说是沈辞及时回来救下了她。好在谢夫人是想着有这么一茬就心痛,也未多问,只道改日备厚礼去一趟镇国公府亲自致谢才好。
谢寻因着尚幼,扑腾着追了一会儿萤火虫便困倦了,由乳母抱了回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