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2(1 / 2)
帝好事,一张委屈脸望着皇帝。他有什么办法?他也不想冒着杀头的风险两次去坏皇帝的好事啊。几位肱骨大臣在明德殿外聚了好久了,说有要事要启奏皇帝,他若知情不报,到时候皇帝会不会又怪罪自己?
皇帝知道那几位大臣来找自己所为何事。
他与崇光大婚那夜,传来的也并不是什么喜报,为了安抚崇光不叫她担心,他才叫赵伦传话给她说是喜报。今早起床去给太后请安之前,她也追问了他,他先含糊应付过去了,说改日抽空与她细说。
永夜急报表示:卫禹出使乌孜后,与乌孜王君几度会面,积极斡旋,乌孜王君表示要为子求娶昭国公主,愿与大昭结秦晋之好。随急报一起呈给皇帝的,还有一份密报。那密报其中所言句句中了皇帝心中的设想,皇帝独自看过,而后烧了。随后吩咐人誊抄了几份急报,钦点了几位大臣姓名,派人连夜私呈至府邸。
皇帝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几位肱骨之臣聚在皇帝书房。
右相一党建议不和亲,直接发兵攻打,其表示大昭国力强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而乌孜不过一小小的藩属国,何足为惧?大昭主动派公主和亲,就是伏低了姿态在委屈求全,泱泱大国,何至卑微至此?若放低姿态主动和亲,开了先河,便是让所有藩属小国日后轻视怠慢、甚至效仿乌孜。
左相一党建议和亲,理由很简单:乌孜同其临近部落联络频繁,恐其已互相勾结,贸然开战,大昭并非有完胜的把握。且皇帝登基三年以来,歇兵止戈,休养生息,百姓眼下正安居乐业,一旦开战,又要从各家各户征兵、征粮草、刮民脂民膏,若战争持续数年,即使结束,也要数年才能恢复当前的光景。
双方各执一词,剖析其中利弊,不知不觉,天快亮了。
皇帝道:“朕先考虑两个时辰,诸位先回去更衣准备早朝吧,早朝上朕会宣布朕的决定。”
众人散去。
皇帝没折腾下人再进来服侍,在榻上躺下,闭了眼歇息,半醒半睡间,察觉有什么东西盖在了自己身上,睁开眼睛,却看见了崇光,她拿了条毯子正给他盖。
☆、第54章
皇帝坐起身问:“这么晚了, 容儿怎么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