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 / 2)
事与她有关。如玉,你即使不告诉本宫,本宫也能猜到个七八分,她定然是想在皇帝面前替什么人顶罪。”
如玉不曾想过太后竟一下子就将事情的真相言中了,静妃遭郡主陷害的消息传到瑶光殿的时候,崇光叮嘱过她:将来不管太后和皇帝如何询问质疑,不做辩解,默认就是。如玉有些无法理解,可今夜见到天宁公主来找郡主,如玉忽然明白了什么,心里愈发心疼崇光了,被自己在乎的人误会还不能辩解,郡主心里该有多难受呢?如玉忍不住道:“太后英明,郡主实在是冤枉,陛下虽让人证改了口,但想必心中仍然以为是郡主陷害了静妃,才会罚郡主去抄佛经。”
太后忽然笑了笑,却道:“就当是修身养性了,你且快回去伺候容儿吧。”
没几日,宫中起了一些流言:静妃补药遭人掉包一事与天宁公主有关,把脏水泼给郡主的那名宫女的姑姑,正是当年伺候过天宁公主生母萧贵妃身边的大宫女,众所周知,天宁公主曾被静妃当众奚落,于是怀恨在心,指使了那宫女将静妃的补药掉包,欲让静妃怀不上龙嗣。一时间,天宁公主成为宫女内侍们议论的对象。
崇光这日仍像往常一样去佛堂抄经,一路上遇见的宫女内侍们首先是对自己毕恭毕敬地行礼,待自己走的远了便三五人聚在一起开始窃窃私语,内容差不多都是天宁公主如何如何恶毒,陷害静妃又嫁祸给郡主。原来自己已成了众人同情的对象。
崇光没有一丝喜悦,反倒忧虑起来:天宁若是听见了这些流言,恐怕不会对自己这次帮忙顶罪有任何感激之情,相反会怨恨自己。因为天宁当着自己的面坦白过陷害静妃一事,那么除了天宁和自己,就只有受天宁指使的宫女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而宫女也只在皇帝面前供出是个人所为,已被皇帝下旨处置了,天宁自然而然地会认为流言是自己散播出去的。
果然,天宁当晚又来了佛堂,满脸怨愤,语气决绝,誓要与她彻底反目:“卫崇光,没有想过你竟是这种人。我再怎么落魄,我也是父皇的女儿,是这昭国尊贵的公主,将来风风光光地出嫁,而你算什么东西,不过是仗着有太后和你的叔父撑腰,还整天做着当皇后的美梦,以为皇兄真的会立你为后么?他每日收到多少暗中弹劾卫氏的奏折你恐怕还不知道吧,你最得意的依仗才是你成为皇后最大的绊脚石,你以为皇兄是真心在乎你么?他在乎的其实是那位已故的结发王妃,你不过是与她小字相同,才多得他一分眷顾罢了。”说罢气冲冲地跑出了佛堂。
崇光怔怔望着面前慈悲的观音像,淡淡一笑。原来是这样,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她或许从很早之前就已经知道,只是不愿相信。那日竟还庆幸玄箴亲自给她灌下的,不是毒酒而是西域进攻的美酒,暗自幻想着玄箴对自己的情谊,现在细想,玄箴也许只是在提醒她安分守己,若继续胡闹不知进退,有朝一日,自己绝不手下留情。
他初封吴王那会,姨母告诉她:“玄箴要娶王妃了,你与他毕竟不是亲兄妹,不要把他当做亲兄长,也不要再像从前那样事事都去找他,免得惹人闲话。”他登基后叔父亦多次在信中提醒:“都快要及笄了还住在皇帝的后宫像什么样子?尽早出宫回卫家来。”
崇光忽然很后悔,若吴王大婚那日,她就听从叔父和堂兄的话留在卫家,或许那些少年时朝夕相对的感情就会渐渐被淡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