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1 / 2)

加入书签

,她只写了三个字,“非要去,”

建京试图劝她,“是我不知道你原来一去那里就———”

就说这孩子其实蛮拐吧,根本听不得劝!建京话都没说完,她自己起身就往外走!于是,就出现了开头一幕,建京一直跟在她旁边边劝边走差不多都走过小半别院了,

哎,孩子犟啊,最后还不是得依着她?建京只有带着她再次去了宝通寺。

19

不七

看来,也不是所有的和尚都叫人生厌。

他破了色戒,我进了淫界。昨晚,我想这个问题想了一宿。

事实上,我觉得自己做了件儿好事:我在帮那个小和尚修成正果呢。

道理很简单,不入世焉能出世?如果非把情 欲当做入世的第一大显现,他只有尽情的享受一番才能完全不再受诱惑,正是,有些东西是要拥有之后,才能舍弃。

据我所知,佛陀时代的弟子,大都是有了俗世的一段经历才出家的,大不敬的话,就连释迦悟道前,还不是滚欲红尘,“悉达多出家修道,丢下妻子耶输陀罗及儿子罗侯罗———”体验了七情六欲,再有感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菩提下悟道,继而,成佛。就是这样。

对于情爱,佛法并没有加以否定,事实上佛不否定任何东西,而是教你认清一切事物的实相,当你真正体悟到一切事物属于缘起性空的本来面目,你就知道怎样看待一切事物了,这是佛法上所讲的“智慧”。

因此,佛教的修行没有叫我们放弃情爱,而是以智慧正视情爱,而放下情爱的执着,也就是说用健康的态度享受情爱,不痴迷于情爱,当失去情爱或爱的对象时,也能以健康的态度面对,不致失去理性,伤心得死去活来。

而且,佛教在禁欲上,不是采取单纯禁止的手法,而是讲根本道理给你听:“四圣谛:苦集灭道;八正道”,“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等等,佛法告诉我们诸法缘起性空,色无常、苦、空、无我、受、想、行、识也都是如此,所以,对这些色受想行识等身心的现象,要认识其因缘,不要执著,这也就是“智慧”,从心性上彻底明了之后,自然从根本上断绝情欲,否则光用压抑的作法,是很痛苦很难消受的,而且,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显然,小和尚心性还不明,他跟我一样,六根不净,叫他色戒也是强戒,不如“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我一同“业障修行”。

想通了,我又心静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