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5(1 / 2)

加入书签

府派出的那队人会困在金州难以出来,因为他们一直在排队,还没排到,门就关了。

  郑煜澄这头按兵不动,贾桓却坐不住了。

  他不止一次的前往刺史府请示刺史大人的意思,可是每次应付他的都是郑煜澄的小厮久安。

  贾桓其实对这位新上任的刺史大人做过许多设想。

  他在费尧手下多年,见过也应付过很多身份高贵大人物,即便是安阴公主也不在话下。无论说什么,只要将话题打开了,他总能从对方的反应中窥伺一二,心中有数。

  可这位不一样。

  他根本不见人。

  一句水土不服,能挡万千因由。

  可他又不是真的在养身,那些每日都会处理的公文,甚至是重审费尧还在时处理过的大小事件,都让贾桓坐立难安。

  久安应付的次数多了,也心生好奇,不懂公子为何要这么做,好奇问了一句。

  郑煜澄捧着茶盏坐在书案后,慢条斯理的看公文,淡淡一笑:“换做是你接待新上任的上司,要做些什么?”

  久安张口就道:“做足准备啊。”

  郑煜澄挑着嘴角,赏他一个肯定的眼神。

  并州之事,他出发之前就与大哥做了一个商议。

  并州之难,不在眼下,而在以后,这是一条漫长的路。

  这条路靠他一人远远不够,需要足够的助力。所以对他来说的当务之急,不是怎么尽快适应并州刺史的角色,而是清点手头人手,合适的留下,不合适的扔出去。

  “所谓准备,何尝不是一场翻来覆去表演的戏码?总得等一等,挨一挨,将他们准备好的戏一推再推,等他们连背好的戏词都快忘了的时候,才是看戏的时候。”

  久安于茫然中挠头:听起来

  好厉害的样子。

  郑煜澄看似不紧不慢的在并州休养生息多日,其实与昙州和益州的联系从未断过。

  托大哥的福,如今镇守益州的,是忠烈侯府刚刚入门的大嫂娘家人,舒家得知是他到了并州,事无巨细的说了益州的所有情况,也对后期各州如何守望相助做了一个大概的讨论。

  至于抵达昙州的,是怀章王卫元洲。他在收到郑煜澄的消息之后,给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信息——如今的并州,很可能还残余同党,费尧便是因安阴之事拉下马的,如果他要摸底并州官员,得小心这一层,万事留心。。

  能有这样的鼎力相助,固然是好的。

  只不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