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4(2 / 2)
字迹霸气,这名字却弱了好几分,大抵是秦夫子以为也就举办一次,随手就写下了。
他却没能料到,自这次开了先河之后,往后年年都有书院组织举办,这一诗会也便在年年春光极好的时候如期举行,再之后便成了由各书院轮流举办的禹州城习俗。
当然,这都是后话。
如今,这禹州城内书院不少,但在鹿鸣书院前排的上名号的并没多少,毕竟那些书院中大多数都是未能进入鹿鸣书院的人。
董念走在甲板上四处打望,左右都是些女儿家的画舫,来围观的,从长廊这边的码头上不了,便从另一旁小道上的浅滩驶了画舫游来,精美的画舫刚好停在两艘船舫的一侧,站在甲板上,一眼便可看到同等高度的那些船舫学子,有姑娘一直往自己这边看,那些学子自然不放过这彰显风采的机会,频频对着画舫上的小娘子们发射微笑,引得一阵又一阵的羞笑,更多的学子的互相攀谈时频频看向岸上廊下。
岸上另有一支书院的学子,让董念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在廊下看到了白发苍苍的韦南山。
老人正佝偻着身子坐在椅子上,面前两艘船舫再加好几十位小辈的注目,他却稳坐如泰山,此刻韦南山正对着谁说话。
那人一身月白色的常服,素净得好看,头上的湖蓝色发带随着他弓身而垂落在他的胸前。
董念愣愣得看着,连自己渐渐加快的心跳声都忽略了。
孟锦书怎么会在廊下呢,韦南山在就说明廊下是南山书院的代表,孟锦书在这里,是要代表南山书院吗。
也罢,这种诗会,他还不站在南山书院这一边的话,董念觉得凭徐灿和杜小九是镇不住场子的,她也在廊下看到了徐灿和杜小九。
徐灿好歹是官宦子弟,这种场面那完全是,不值一看,摇着扇子一脸轻蔑的直盯着左边的大船,而杜小九是穷人家出身,虽然一直在南山里,不曾参与这些活动,但还是站得笔直,不叫人看了丢脸。
在南山书院生活了这么久,好歹是有感情的,董念拢着裙摆慢慢挪到靠长廊那边的画舫栏杆边。
刚放下裙摆便听到一阵小小的惊呼,她连忙回头看,左边船舫中走出来一位小娘子。
第55章 诗会2
那位小娘子着一袭芙蓉色广袖长裙, 编发半盘,未着朱钗, 别有巧思的别上一两朵春花, 杏眸黑白分明, 笑语盈盈的走过来,立于甲板最前方, 目光坚定地横扫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