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8(2 / 2)

加入书签

第057章

  提到川军, 大家可能想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无川不成军”。

  从1937年九月第一批川军出川伊始, 国民军队里, 几乎每五个士兵里就有一个川兵。

  而后抗战八年期间, 共有35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1/5,是除国民dang中央军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装,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

  川军英勇无畏,有战必打,死伤无数, 以贫弱之师在历次大会战中,战绩卓著, 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成为人所称道的铁血之师,也是后世敬仰的英雄军队。

  但鲜少有人知晓, 最初出川的川军, 在长达20余年的军阀混战中,川军各部人数虽众,却纪律极差, 战斗力极弱, 被世人称之为烟/枪和步/枪并有的“双枪兵”。

  这时代抽大烟全国风靡,川军经过二十多年的内斗,斗的军队贼穷。虽说后来被刘湘统一归队,可士兵太多,钱粮跟不上, 实在没钱发军饷了,就发收敛来的烟土当薪水。这么长年累月得累积下来,抽大烟的能有几个好体质?

  所以……中央军派川军来援战,阎锡山内心是拒绝的。因为川军不但体质不好,扶不上墙,他们还穷,连像样点的武器都没有。他们来了,阎锡山还得忍痛发一批枪械给他们,那军/火就是各大军/阀的命根子,拿它们出去,就跟割自己的肉一样,阎锡山心疼啊!

  但现在太原周遭的地界都在打仗,阎锡山在前线的部队伤亡惨重,四处都在求援,急需士兵抢战场上去扛。纵然舍不得枪,看不上川军,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和主力军,在自己手头没兵可派出去的情况,阎锡山还是咬牙接收近一万人川军用于增援。

  不过因为看不上川军的缘故,阎锡山只给川军一些比较落后接近淘汰的土枪大刀,随意把他们安插在太原各个人去楼空的客栈旅馆内,连件御寒的衣服和好点的鞋子都不屑于给他们一件,就让他们原地待命,每天吃点稀得看不见米粒儿的稀粥和咸菜窝头,像打发叫花子一样,让他们随时等候支援。

  池槿秋望着那个回答她的川军长官,以及他身后,穿得破破烂烂,十分寒酸,客栈关着的窗户细缝,一吹点风进来就瑟瑟发抖的川兵,努力的眨眨眼,眼眶却不受控制的红了起来。

  他们一定不知道,从他们踏出四川起,他们就再也回不去家乡,永久沉寂在各个阵地战地上。再接下来的抗战八年,350万川军,死亡人数高达60多万人,而最初出川的川军,更是全军覆没,几乎没有生还。

  可就是这样一支看起来弱不经风,扶不上墙的军队,硬是用自己薄弱的身躯死守阵地,挡住日军的炮火,为其他主力部队争取调兵谴将,获得增援或者后退喘息的机会。而他们生前,却遭遇如此寒人心的待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