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0(2 / 2)
收摊的路上,老太太不忘感慨:“这城里小孩儿的钱就是好挣呐!”在村里谁家孩子能有五分钱零花啊。
到家一算,全天居然卖出去三百多根油条,收入十多块,小吃成本才一半,相当于一天净赚了八块……那一个月岂不是得赚两百四?
诶哟,不得了不得了,城里人的钱可真好赚。再听儿媳妇说今儿是没准备好才卖了这么点儿,以后多备点面,不止炸油条,还炸馒头,炸麻圆,赚的只会更多。
于是,老太太当天晚上就表态了:这家必须得搬,尽快搬。
杜老爷子:“……”老婆子一辈子见钱眼开。
杜洪江想了想,又建议道:“要不咱们把淼淼说的那种小卖部开起来?”
老太太拿不准,那间小矮屋位置好是好,以前是给纺织厂职工放单车的,这两年条件越来越好,单车越来越多,厂里专门盖了长长一溜单车房,才把它空出来。“也没听谁说开小卖部,人都知道上供销社买东西,万一……”
“要有人已经干过,就没咱什么事了。”
四个大人讨论了一宿,也没出个结果,只能先把早点卖上,家搬了再说。
淼淼已经到最关键的高三,不敢松懈,大家都没跟她说啥时候搬家,全靠胡荣海开着货车跑进跑出帮忙,等告诉她的时候已经全搬完了。
新家虽然是租的,但老太太爱收拾,把三室一厅拾掇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大卧室给爷爷和三哥四哥住,他们爷孙人多。光线好那个淼淼和奶奶住,剩下又小又没窗户的则是爸妈住。原先那家人的沙发没搬走,老太太缝个带松紧的沙发套,放开了可以作床,大哥和二哥回来也能睡。
大家都很乐意将就。
唯一让杜淼淼觉着可惜的,就是跟牛明丽隔得远了,不知道多久才能见一面。于是,俩人开启鸿雁传书模式,俩人每个星期都在写信,让爸爸上班的时候带去,遇到牛叔叔就给他,遇不到就抽空骑十五分钟车送牛家去,顺便再带回她狗爬式的回信。
虽然很多时候俩人写的都答非所问,但友谊却愈发深厚。
羊咩咩们没人管理不行,每个月好几百的收益呢。杜洪江狠狠心,在县城边上租个破院子,每天专门由老爷子赶附近山上吃草,比起早出晚归的干农活,倒是轻松不少。
三兄妹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