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1 / 2)
其实建成帝死得突然,这也是他未立太子却也没有遗诏的原因,而在此之前也传出过几次重病的消息,却都转危为安。即便如此洛书武仍能选好时机领军南下,恰好在建成帝真的死了之后围困皇城,多亏了那些“未来的记忆”,经历过一次当然知道老皇帝什么时候真的死了。而事先也多次将他治理封地的功绩以及老四和老七胡作非为的行为“委婉”的传进那些既不是寿王党也不是康王党的,并且不算太古板的一些臣子耳中,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嘛,也算为自己造势。
于是,当年十月,建成帝驾崩,肃王以雷霆之势控制京城守军,劣迹斑斑的寿王、康王在反抗的混乱中被“误杀”;七日后举行了登基大典,年号开耀,四皇子、七皇子夺亲王爵,两府诸人亦终生幽禁。
上一世他夺位更艰难些,毕竟身在封地,京城的消息并不及时,以致为了拉拢一些在重要位置的臣子,在娶阿欢之前身边就有了几个高位的妃嫔,不过万幸为了牵制她们的家族,并未给她们封后,让他还能娶回阿欢。只是他那时候并未如现在这般亲自来东昭,且是在开耀二年才求娶的,并且只当她是皇后罢了,虽然这个皇后贤惠大度,治理后宫也颇有手段,让他很省心这点令他满意就是了。
直到婚后第三年,东昭的皇帝派了使臣前来贺自己的千秋节。按理说东昭和大周并无从属关系,东昭实在没有必要特意派使臣来贺他生辰,思来想去总觉蹊跷,于是派人盯住了使馆。想了想,又暗地里亲自去了皇后宫里。
即使是现在,洛书武都无比庆幸自己当初决定亲自去皇后那了,虽然当初考量的是若一国皇后当真是他国派来的细作,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不过就后来的结果而言,若不是他亲自去了,也不会发现他的皇后居然轻功卓绝,偷偷翻出皇宫居然除了他无人察觉,而皇后出宫不是私带情报,而真的只是单纯的去看望自己的哥哥嫂嫂。
没错,东昭的帝后居然藏身使团,跑到邻国来了,只为探望妹妹!?
也是这一晚,偷趴在房顶的大周皇帝才第一次看到自己皇后端庄之外还有如此小女儿情态,会哭会笑,会跟哥哥嫂嫂撒娇,会惦念侄儿侄女……
自此之后大周的皇帝在处理政事之余还多了一个爱好:明里暗里跑到凤仪宫观察皇后娘娘。不过就算是明着去的时候,也不再是冠冕堂皇的客气,而是各种撩拨皇后,最好能让她失却冷静。
一次两次没什么,三次四次,多了皇后就觉出不同寻常的意味了,仔细想想皇帝改变态度的时间,心中大概有了猜测。她并未假装不知道,内心却惶惶不可终日,而是郑重的同皇帝提了出来。
洛书武还记得那日,他摆驾凤仪宫,看到皇后沏了新贡的玉龙雪尖,屏退了伺候的宫人,捧着茶盏跪在他面前告罪,他挑了挑眉,接过茶盏让皇后起来说话,皇后并未起身,端正的跪着说起了之前私自出宫接触外国使臣,还有这些日子就皇帝态度的变化而来的猜测。洛书武并未打断她,没想到他的皇后不仅可端庄可灵动,还如此聪慧,这样就猜到东昭使臣来的时候他发现她溜出宫了。
“陛下,臣妾是大昭护国安王爷的女儿,不知道您是否听过臣妾的父王,十五年前他是为抵抗北狄人对大昭边境的入侵战死沙场的。臣妾忝承安国之名,作为维系两国友好邦交的和亲公主嫁到大周绝对心甘情愿,绝无二心。
“日前私自出宫是臣妾作为妹妹,得知长兄嫂嫂就在近前,又自负艺高,才暗中前去探望,现在看来确是莽撞,若因此破坏了两国友好臣妾万死难辞其咎,望陛下明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