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2 / 2)
文姑娘说不清楚,他自己倒是有些想法,不为别的,只恩科录取比常更宽松便要参加。
如今士子多了,加之阉宦一直在想办法限制文官势力,故而,如今进士录取人数是愈加稀少了。
开国初年每科能录三百余人,到中期时,二三百人不等,往往都是每代君主刚上位,急需自己势力时录取最多,平日便两百上下浮动。
半夏猜了半天也没猜到居然是因为会试恩科一下子录了406人,而次年的常科则只录了96人。
以半夏80多名的排名,文姑娘的前世她就只能是同进士出生,怪不得……
当今去年即位,但为表孝道,今年才改元永丰,永丰元年,他们这届翰林院新人就该参加散馆考核了。
虽然照常理是三年,但恩科向来都是如此,少有那正好可以正好三年的,都是下一届朝考入管,上一届散馆。
虽然会试殿试名次不高,但散馆考经过一年的翰林院学习,她却直接考取了第一名,得以留在翰林院,授正七品编修。
至于她的俸禄:年禄相当米九十石,折合银两五十八两五钱,即每月四两九钱。
四两九钱,五两银,看着多,寻常小康三口之家一两银也够一家生活一个月了。
但半夏她养的人……
不说原本的三百多口,后面又增多了近一倍啊!
第 34 章
永丰元年冬,京城已经出现干旱迹象,小皇帝降旨祈雨,次年春,山北大名府知府祈雨,至少京城、山南山北三地已出现干旱端倪……
而在小皇帝祈雨的那年秋季,山南这个十年九旱之地已经开始大幅减产,次年老家就又来了一批人。
其中大姐二姐分别带着自己婆家一大家子,公婆叔伯这些,五位叔公家也是拖家带口来了,其他族人则是将年轻人派了来,跟半夏这儿挣银钱。
来京师后,半夏发现这边卖的是老豆腐,贵不说还难吃,故而吃的人并不多,不若山南那边豆腐也是百姓的家常菜,尤其冬季当菜吃。
她自己的银钱负担一大家子实在艰难不说,她也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