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7(2 / 2)
随着页面的翻动,少年发现有一些小节被用不同颜色的墨水做了记号。
谱纸选用的最好的那一类, 纸品非常厚实,这是作曲家们只再誊写特定作品送人时才会选择的规格。平时他们的创作,完全不会肖想使用它们。
或许是因为心意的缘故。
但当菲利克斯发现曲谱的背面的空白处有着极为优雅的字迹写下的批注时,他才明白至少纸张厚实些的选择,极有可能是为了这些批注不会渗透在曲谱上。
少年顿时兴致高涨。
他十分好奇, 在夏洛蒂的笔下, 会出现什么样的分析。
《c小调第一交响曲》:贝多芬的风格做骨, 菲利克斯的个性做魂,韵律节拍应是借鉴了其他的音乐。但不得不说,这些音域的运用,是门德尔松式的标准风格。
《D大调钢琴六重奏》:最喜其第一、第二乐章,它们是菲利克斯无拘蓬勃的年轻朝气。紧随其后的小步舞曲却与整首乐曲略显不和谐,但由于终曲的回归使乐曲愉悦的基调并未破坏……以下尝试提供一段修改意见,仅供参考。
……
每首乐曲在第一页都写上了总结性的批注,其后便紧接着是作品的具体分析。从乐理到思想,可以具体到每一个主题句,甚至是小节里。
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使评阅人她认为那一节不合理,不仅会给出原因,还会补上她的修改意见——甚至这些修改,完全顺照着作曲家原本的风格。
菲利克斯十分惊奇,他从不知道夏洛蒂认真做起音乐分析来会这么精细——如果她愿意成为一个乐评家,大部分以此为生的人可能都要汗颜。
他在快速翻阅中发现,她的这些修改意见主要集中在他的创作前期,越近期的作品评赏的比重越大。
微笑爬上作曲家的嘴角,他发现在这些评论里,他似乎看到了自己一路成长的样子。
这些东西给予他的感动和自信难以言表,甚至寥寥几笔的修改建议都让他碰撞出心得灵感之火。
少年欢欢喜喜地翻到了最后一集的最后一页,他发现竟是一张空白的乐谱。
是夏洛蒂装订时多放了一页吗?
他随意地捻起封底,准备阖上书页,恍惚间却察觉那页纸的背面上似乎有字迹。
“以上的评阅与修改都是废话,全部划掉。因为菲利克斯·门德尔松的作品不需要这些!
青涩的、不成熟的、不和谐的都是他,有些瑕疵不完美也没什么不好——那样的天才更值得期待。
空白的乐谱永远在静待着他写下不朽的篇章。”
菲利克斯注目着这几句话,怔在原地。
它们写得很急切,措辞不似先前那般雅致,是他记忆里的夏洛蒂。
颤抖的手指珍视地顺着墨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