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1(1 / 2)

加入书签

有违天理。天下士子,寒窗苦读数十载,明圣贤知哲理,能登科者皆不易。然若分科,钻营小学亦可等同,这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啊!”

  郭祭酒的来意齐煜打从听到王德福禀报的时候就大概知道了,之所以还让他进来是看在他年事已高,又在士子中有些威望,不想把矛盾激化而已。

  最初开始考虑分科之事的时候,齐煜原想请这位郭祭酒来主持。召他小谈了一番后,发现此人默守陈规,顽固至极,便绝了这个念头,交给其他人办去了。

  这些天的商议,朝中的官员们多多少少都听到了一些风声。科举直接关系到选官,他们虽自己已在朝中,但谁家里还没几个孩子,几个兄弟,几个学生?所以分科之事不可避免地被讨论起来。

  赞同者大约与齐煜想的相同,觉得如此能更好地挑选人才,发挥作用。反对者的观点基本上也无外乎郭祭酒所说的那几条。

  一来认为除了圣贤书,其他都是小道,不值一提,带着一股子清高和傲慢。二来觉得士子们照着圣贤书读了这么多年,突然分文理状元,对口选官,必然会造成一大批士子拥挤在文科,挤压了原本就竞争激烈登科名额。

  几条理由,说来说去,无非是危害到了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分科一旦推行,现有的文人格局便会被打破,理科一脉崛起,形成自己的势力和流派之后,几大世家大儒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分裂衰落的危险。所以,他们自然要竭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郭祭酒,朕意已决,此事你不必再提。”

  对于郭祭酒这样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文人来说,若是破坏了他们心中奉为圭臬的圣贤道理,便是死,他们也不怕。

  相反的,他们把以死殉道当成一种神圣的行为,认为如此也算青史留名。

  “陛下!既然臣的话不足以警醒陛下,那么,臣愿以死明志!”

  他说完,一头撞向紫宸殿中的柱子,“嘭”得一声,鲜血四溅。

  “啊!”

  丁乾乾登时被吓得尖叫出声。

第26章颠倒黑白

  像是早有预谋一般,国子监郭祭酒在紫宸殿触柱身亡的事,不到两个时辰,就传遍了整个京城的文士圈。

  当天晚上,国子监的一位司业和国子学、太学的几位博士便跪在宫门外请求面圣,要求齐煜对郭祭酒的死给个说法,大有齐煜不服软就是跟天下士子作对的架势。

  虽然早就知道此次变革必然会遭到反扑,但齐煜没想到的是这反扑会来得这么快,甚至不等他将分科的消息昭告天下,对方就已经坐不住了。

  若是以前,面对如此大的阻力,他大约会韬光养晦,曲线推进。但今时不同往日,兵权在手,齐煜完全没有必要陪他们玩这些迂回的手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