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3(2 / 2)

加入书签

  知青点这边,钟景文是最后一个走的。

  江玉英照例准备了一篮子土特产,让小钟带着。钟景文也不客气,收拾了旅行包,就风尘仆仆地往家赶。徐娇娇明白这是最后一个“春节”了,到了明年,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了,钟景文不会再回来了。

  知青们的纷乱,对当地人一点影响都没有。

  这个“春节”该咋过还是咋过,甚至比往年更热闹一些。

  赶在“除夕”,徐壮志和徐建国回来了。他们提着大包小包,都是单位发的福利。家里也备了年货,鸡鸭鱼肉都有,徐建国大展身手做了一桌子年夜饭。

  一家人乐呵呵地聚在一起,很有过年气氛。

  只有徐建民唉声叹气的,不是写日记就是写诗,伤春悲秋的,像个落寂文人。徐娇娇又好气又好笑,就说:“哥,慧妍同志又不是不回来,你这是做什么?”

  “娇娇,哥知道,可就是把不住劲儿……”

  徐建民有一种预感,苏慧妍早晚要回省城。他呢,大学毕业就回公社了。

  “哥,你好好努力,争取留在省城啊!”

  “娇娇,这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大学分配是定向的,从哪里来还回哪里去……”

  “哥,那你好好复习考研究生,考到省城去,不就留在那里了?”

  “哎,这倒是条路子。”徐建民兴奋起来。

  徐娇娇知道三哥精力充沛,找到事情做就能转移一下。果然,徐建民抱着书本看了起来,老实了几天。

  *

  “春节”假期一过,各行各业又忙碌起来。

  徐壮志和徐建国早早回了县里,徐娇娇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唯一变化的就是知青点,探亲假过了,回来的知青还不到一半。

  公社发现了,却拿他们没办法。按照政策知青们锻炼几年就能回城,以前是拼指标,公社还能卡着名额,拿劳动表现来说事,现在是拼关系拼门路,只要调令过来公社就放人。

  钟景文倒是按时回来了。

  第二天下班后,就提着一包东西去了徐庄村。这是母亲准备的回礼,有饼干罐头,还有一块“的确良”面料,小碎花,薄薄的不起皱,又软又滑溜,很抢手的。

  “欧呦,小钟啊,这是在哪儿买的?”

  江玉英很喜欢,说给娇娇做一件新衣裳。徐娇娇咧咧嘴,这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