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0(2 / 2)

加入书签

  众人面面相觑。

  傅云英不动声色,先扫视一圈,发现被叫到偏殿里的官员大多数年纪较长,是翰林院出身,只有自己最年轻。

  她看到好几个傅云章的同年,为什么朱和昶把她叫来了,却没叫二哥?

  内官催促众人入座。

  傅云英按捺住心中疑惑,按内官所说,找到自己的位子,盘腿坐下。

  殿中虽然空阔,但有地暖,席地坐在毡子上,倒也不冷。

  不过手是凉的。

  她拿起书案上的考题细看,还真是考试,不过和乡试、会试不同,经义、四书、策论,算、律,天文地理,五花八门,什么考题都有。

  既有盐铁漕运、农桑气象这样涉及民生的问题,也有科举考试范围之外的诗词歌赋。

  朱和昶这是在测试官员们对民生经济的熟悉程度?

  还是闲来无事闹着玩儿?

  雨还在下,殿外雨声飒然,内官们侍立左右,偏殿内鸦雀无声。

  傅云英屏气凝神,不再想其他,斟酌片刻后,提笔书写。

  

  ☆、考官

  答完题, 傅云英仔细检查可有错漏之处, 等内官敲响铜钟, 方和其他人一起交卷。

  众人都摸不着头脑,步出偏殿, 议论纷纷, 问身边的人可知道皇上的用意。

  自然没人能说出所以然来。

  吉祥在殿外候着,看到傅云英和几个平时相熟的翰林院侍读学士边走边谈,迎上前, “傅相公,万岁爷召见。”

  几位侍读学士相视一笑, 和傅云英拱手作别。

  年轻的大理丞颇得圣眷,于他们来说是好事, 他们和傅云一起协同几位老翰林编纂书目, 交情日渐浓厚,以后选官之时,这份情谊一定能派上用场。

  倒不是非要仗着交情托傅云帮忙谋肥差,而是如果遇到难事,至少有个帮忙说话的人。

  乾清宫南庑在大火中烧得只剩一片残垣, 工部尚书亲自主持修建之事, 如今已经修葺一新, 不过朱和昶还没搬过来。

  朝臣们认为南庑不吉利,应当改建成供奉祭祀之所。

  朱和昶不讲究这个,大手一挥:“无妨,朕乃天子, 何须忌讳?”

  这话一出口,朝臣们自然不敢再劝,不然就有藐视君王的嫌疑。<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