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7(1 / 2)
到今年年底,牛家村的收入虽然不及往年,但还不至于挨饿。正如主席所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俺们一定继续努力,珍惜时光,勤奋工作,明年肯定会更好。照片已看到,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去北京瞻仰天安门,看望二老。此致敬礼。”
牛鲜花写完信把信装好,准备明天上城里寄信。牛鲜花摸着来信的信封上那个八分油票,上面是万里长城的图样,十分感慨。
第二天一早,牛鲜花就骑着车子再次进城了,这次她没背药材,带了信就上去了。牛鲜花本以为对城里已经很熟了,不过她还是第一次进邮局,这一进不要紧,牛鲜花才发现了这个宝地。
因为里面全都是老邮票。要知道,这在以后可全是宝。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正规的邮票工厂,技术设备经济水平都跟不上,可以说都是老一辈的邮票设计家在艰苦的环境中设计的,不能仅仅叫做邮票,而是一些于方寸之间见功夫,细微之处见精神的艺术珍品。
牛鲜花以前没有集过邮,但是,她上辈子老公有这爱好,给她展示过梅兰芳的几张小票,说是集满整套价值上百万的,当时牛鲜花相当不屑,虽然他早已跟她天人永隔,但牛鲜花还是忘不了他,不由自主的就想买他想要的东西。
牛鲜花对着柜台里的邮票流口水。
“同志,你要寄信吗?”
“寄,俺想寄信到北京。”
那人看了一眼牛鲜花,“八分两张。”
牛鲜花掏了一角六分钱给她,那人给牛鲜花递过来两张邮票,两张一样的八分油票,上面画的是一模一样的一条金鱼。
牛鲜花拿了邮票没有走,在柜台上探着脑袋看。
那邮局的人不高兴了,看着牛鲜花,“同志,你还要什么?”
牛鲜花看着她笑笑,“俺想问问那邮票上印着梅兰芳的一套邮票有吗?”
邮局的人摇摇头,“什么梅兰芳,没见过这样的。”
牛鲜花还不放弃,“那黄山的那套呢?”
邮局的人皱眉。
旁边的那个看着牛鲜花,显然以为牛鲜花什么都不懂,因为寄信的人不多,那人也就跟牛鲜花解释了一下,“同志,我就没听说过有黄山和梅兰芳的邮票,这邮票每年发行的都是固定的,不是你想要什么花样就有什么花样的。”
牛鲜花暗自疑惑?记得那就是六十年代的啊,还没发行?“那有没有什么别的一套那种纪念型的邮票。”
那人恍然大悟说到,“你说的那是纪念型邮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那是集邮用的,而且比这普通邮票可贵的多了,大姐,你这寄信就这八分的就行。”
牛鲜花点点头,“那有吗?俺想买那纪念型的邮票。”
“我们这邮局是不发售的,这种纪念型邮票只能在中国集邮公司窗口才能买到。咱们这小地方肯定是没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