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5(1 / 2)
不料唐忱却不为所动, 清峻的眉眼满是冷漠, 淡淡地撇开了视线。
这时,唐忱的副将卫喆匆忙上前, 拱手相报:“禀殿下,少将军,适才留有活口的贼人, 皆已自尽。是属下失职, 请殿下责罚。”
唐忱紧蹙了下眉宇。
他奉命维护今夜京城“走月”的秩序,因此早在半月之前,便将各街头巷陌严密布控起来, 其中雨花街属布防任务的重中之重。
数日前,卫喆的人敏锐察觉到这行人踪迹诡异,像是有组织预谋的在进行踩点。为防止出乱子,唐忱下令密切监视这伙人的举动,却在无意中发现,暗中与他们接头之人——
竟出自东宫。
唐忱虽常年卧于塞北,宫闱之事知晓的并不详尽,但天家皇冑的夺嫡戏码,历朝历代并不少有,他多少也略知一二。
当今皇帝共育有九子,太子因是皇后嫡出,自幼便盛居东宫。若论说德行才情、打理人脉这一套,他样样都不逊色。平日里严以律己,不贪女色,不嗜豪奢,对待朝事也很是上进好学,甚少踏出东宫。
相比其余皇子而言,太子确是条件不错,只不过真论起当皇帝,却到底还差了一样——天赋。
刘清洵恰与太子相反,他极少待在宫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坊间,知民情,体民意,慰民心。近些年治水灾,平饥荒,绞奸佞,件件功绩显著,朝野群臣常赞其天赋异禀,皇帝更觉欣慰。
且他出身不凡。其母德妃乃当朝一品大学士之女,虽位不及皇后,于后宫也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太子本就生性多疑,深知其慧根殷实,能力远高于自己,更觉人心叵测。即便此时刘清洵无夺嫡之心,难保改朝换代之后,仍无篡位之意。因此愈发忌惮,为保日后无忧,唯有除之而后快。
刘清洵如何不知自己早已是太子的眼中钉,既要除,自然不会寻些泛泛之辈来。
因而听闻贼人自尽,他并不感到意外,稍作沉吟,方道:“既已自尽便罢了,本殿并无大碍,今晚之事不必声张出去。”
“是,殿下。”
唐忱迈开步子走至他身侧,扫了眼地上的横尸,淡淡提醒道:“殿下身边的人,也该清清了,以免德妃娘娘担心。”
话虽含着深意,可他的语气倒像是在聊家常那样,不显山不露水,语调平静而低沉。
前来夺命的刺客能如此准确地寻到刘清洵,毋庸置疑的是,他的身边早已有太子安插的眼线。
其实坦白来说,到底是皇帝的哪个儿子继承大业,对唐忱而言都没什么所谓。他只需要恪尽职守,保护好百姓的安危,守护好国土疆域便足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