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1 / 2)

加入书签

年年眼中含着泪水:“我不记得我是怎么离开院子的,醒来发现自己撞到了头,流了好多血,差点没命。”想到一命呜呼的原主,年年心中叹息,继续道,“后来,我看到自己脚边的包袱,又听到有人在搜查,说是找一个卷包袱逃跑的小丫鬟,就吓得躲了起来。”这算是解释了她为什么不回来。

  她小声道:“我躲在没人的房子里,又疼,又饿,又害怕,以为自己很快会死去……”

  顺宁郡王心中大痛,脸色铁青,问于侧妃道:“她说的是真的?你谎称找一个小丫鬟?”

  于侧妃脸色微变,流泪叩首道:“妾也是为了郡王府和郡主的名声。”

  年年歪着头,一脸不解:“这些难道比我的安危还重要吗?若不是我后来运气好,遇到了贾妈妈,只怕连命都没了。”

  于侧妃语塞:严格来说,小郡主刚刚七岁,失踪几天,确实不会对女儿家的名声造成多大妨碍。她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为了瞒住顺宁郡王罢了。

  顺宁郡王显然也想通了其中关窍,不由后怕。何况,福襄是郡主,身边仆从如云,兰心苑设了两个管事妈妈,四个一等丫鬟,四个二等丫鬟,四个三等丫鬟,还有若干粗使丫鬟,洒扫看门的婆子,足有三十余人。这么多人看着,居然能让福襄在她们眼皮子底下失踪,于侧妃这个管家理事的怎么都逃不了责任。

  失职在前,隐瞒在后,差一点就害死了福襄。顺宁郡王望向于侧妃,脸色沉沉,目光满是失望:“于氏,本王还以为你是个妥帖的。”

  于侧妃脸色惨白,心知无法辩驳,当机立断,咬了咬牙,叩首道:“全是妾之过,妾愿交出管家之权,终身在佛堂为郡主祈愿,以赎此罪。”

  孟葭年纪小,晕晕乎乎的搞不清楚状况,见娘亲被责,泪汪汪地跟着于侧妃磕头:“父王,您别生气,我代母妃向你赔罪。”

  顺宁郡王气恨难消,见小女儿的模样又觉不忍,一时神色阴晴不定。

  顺宁郡王的长随筑安贴着门轻手轻脚地走近,禀告道:“王爷,燕夫人到了。”

  顺宁郡王露出喜色,暂时放了于侧妃一马:“这会儿有客人,你们先起来。”

  来得可真巧。年年瞥了筑安一眼,见他二十岁模样,一脸憨厚,目光和于侧妃一对,随即移开,眼观鼻,鼻观心地垂手而立。

  年年心中有了数:于侧妃在府中果然根基深厚。不过她也没想着能一举扳倒对方,只需要打碎于侧妃的完美面具,叫她这个便宜爹心中播下怀疑的种子,生根发芽,到时候了,自会开花结果。再不济,这样闹了一场后,于侧妃也不好大喇喇地插手她的事了。

  这一波算下来,没有全胜,但也不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