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2 / 2)

加入书签

  一家人原本过得平静,直到一年前,横祸飞来。

  静江府地处西南边陲,各族混居,民风开放。顺宁郡王外出打猎时看上了一个百夷美人,他在女色上素来是个荤素不忌的,三两下勾搭上,将人带回了家。

  那百夷美人嫁过来才知道,对方早已娶妻生子,她嫁过来顶了天只能做个侧妃。百夷美人在族中身份不低,性子又野,岂愿受这委屈?一怒之下,暗中勾结了族人,趁王妃和福襄去郊外扫墓,将母女两人劫掠。

  王妃不甘受辱,当场自尽,才六岁的福襄被劫到百夷人的山寨中,下落不明。

  那百夷美人做下这桩事后,自以为无人知晓,得意洋洋要顺宁郡王遣散姬妾,立她为正妃。不料被另一美人拿出证据,揭穿了她的所作所为。

  顺宁郡王勃然大怒,当即想要取了百夷美人的性命。百夷美人以福襄的下落要胁,顺利脱身,回了族中。

  被救回来的福襄受到巨大惊吓,回来后便大病一场。醒来知道娘亲去世,罪魁祸首逃脱,更是伤心欲绝,悲愤难平。从此,性子变得乖张孤僻,喜怒不定。

  顺宁郡王怜她年幼失恃,对她诸般纵容。她脾气却越发乖张,惹得下人战战兢兢,颇多怨言,连她唯一的胞弟——世子常卓也与她渐行渐远,反而和于侧妃和二姑娘孟葭更加亲近。

  福襄为此,又是伤心又是生气,却除了乱发脾气,没什么好法子。

  年年听到这里,不由嗟叹:小郡主虽然锦衣玉食,身份尊贵,其实也是个可怜人。母亲因为父亲的缘故被人害死,唯一的胞弟和她离心,父亲又一味纵容,没有正确的引导,难怪最后会成为反派。

  “那我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离家出走的?”

  小乙迟疑了下才答:“我虽不知具体内情,但郡主离家出走,多半与此事有关。”

  年年道:“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小乙抬眼看了她一眼,见她圆溜溜的杏眼中满是好奇,顿了顿才答道:“郡主对世子素来牵挂,世子却与郡主渐行渐远,反而亲近于侧妃一系。为此,郡主没少置气。”

  自百夷美人之事后,顺宁郡王对王妃、女儿有愧,承诺了三年不纳新人,消停了一阵。王府的后院没有新的女主人,暂由二姑娘孟葭的生母于侧妃打理。

  于侧妃性情温柔,手段圆滑,行事面面俱到,对福襄算得上无微不至,百依百顺。福襄却始终不喜欢这个女人,对她处处挑剔;更不喜欢她的女儿孟葭,明里暗里没少给两人委屈受。于侧妃却始终态度不改,待福襄体贴周到。

  顺宁郡王看在眼里,虽对长女有愧,不忍多指责她,却难免觉得爱妾幼女受了委屈,私下多有补偿。这也罢了,福襄的胞弟,小世子常卓反应则更为激烈,为此多次与福襄起了争执,把福襄气得够呛,对那母女二人越发不满。

  小乙解释道:“今儿一早,二姑娘因我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