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2(1 / 2)

加入书签

上写的。”

  褚琴女士说她小时候性格独立,没什么交好的小伙伴,她猜她可能是一个人无聊,所以才会四处乱走。

  高劲听她有日记,问道:“你的日记没有写到过记忆宫殿吗?”

  “写过,只是我看不懂。”

  高劲不太理解,但顾襄并不准备跟他细说自己的童年隐私。

  她一路观察着周边的建筑,很快到了地铁站。

  进站买票,过安检,顾襄环顾四周。

  高劲拿上票,问:“在看什么?”

  顾襄说:“我在看这里的环境,这里跟你拍得照片很不一样。”

  “已经过了十多年,有变化才证明科技在进步。”

  高劲带着她进闸,下楼梯,指着铁轨边的候车线说:“地铁一号线在2003年开通,当年‘按线候车’就在这里试点。”

  “试点?”按线候车向来就是规定,什么时候变成了试点?顾襄不解。

  高劲解释:“我不清楚全国的地铁都是怎么规定的,不过在2003年以前,我所知道的几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并没有按线候车这个规定。当年青东市开通地铁,还把这个规定做成了一个新闻。‘按线候车,先下后上’。”

  “还有这样的事?”顾襄以为这是自古就有的常识,原来这是文明社会走到2000年后才出现的硬性规定。

  地铁来了,两人先跟着人|流上车。

  周末乘客特别多,地铁一号线途经几个旅游热门景点,大家都趁节假日出行游玩。

  先下后上,两人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勉强有两个落脚的空间,没有空位,连手扶的地方都够不着。

  没想到会这么闹,高劲乐观安慰:“平常再闹也比地铁试运营的头一天好。”

  顾襄看着他,听他往下说。

  “那天乘车免票,整个青东市的大半老人估计都来凑热闹了,造成地铁站部分设施损毁,正式运营的时间又推迟了半个月。”

  顾襄好奇:“你怎么记得那么清楚?”

  高劲说:“那年我十四岁,4月1号是我的生日,4月2号地铁一号线开始试运营。我生日那天刚得到我的第一部胶卷相机。”

  顾襄想起来了,“所以,你拍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地铁一号线?”

  “唔。”高劲点头,“我还记得当年地铁票起步价两元,六公里到十六公里是三元,现在四到十二公里就要增加一块。我当年花了三块,坐了十六公里。”

  顾襄有些不可思议,并非因为高劲的第一张照片是这里,而是她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他曾经做过这样有趣的事。

  记录历史,保存回忆,让他四十岁以后的人生不会活在空虚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