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7(1 / 2)
皇上面色涨红,只字未发。一众大臣眼观鼻鼻观心,知道这两边全不敢得罪,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那件事的最后是薛离被薛老将军赶回了家,一顿家法,他半个月都没能起床,也好几个月也不能进宫。
几个月的时间,皇上怒火稍息,这才记起薛离小小年纪,便有这么一番见识,实在不凡,众臣只是附和,薛老将军明白皇上意思,次日,薛离便去了皇后宫中请安。
肃知府的案子,在当年并不算小,更因为惊动了皇上,所以谁都不敢多言,那也是皇上动过最大的一次怒,是以李公公记得清楚。他还记得那日,皇上在皇后宫中见到薛离,和颜悦色,全然不记得之前的怒意,薛离也是与平日里一样同皇上相处。
皇后看在眼中,目光不算得轻松,同样在场的李公公却至今未明白。两人虽与从前相处无异,却再没有人提过肃知府的案子。不只是他们两人,其他人也是再不敢提,从那以后,肃知府的案子在整个余安城都没有人敢再提及。
外头虽不知道肃知府的事情,却皆对皇上与薛离关系称奇,纷语猜测下,最终觉得是皇上对薛离的格外关爱。李公公虽不知原因,却知道外头这个传言是荒谬的。
那日之后,薛离便接着去朝堂,皇上有意将他培养为国之栋梁的心思,并未打算遮掩,所以打小无论是薛离原本的身份,还是皇上对他的这一份看重,都让外人不敢小瞧了他,尤其是一直跟在皇上身边的李公公。
也正是因为这份特殊对待,也让外头的百姓更加确信了之前的猜想。
只是被寄予厚望的薛离却不那么争气,非但比原先更加顽劣了,性子也更加狂傲,根本不将朝臣放在眼中。
大臣明面上不敢对薛离有任何异议,可背过身却是一道道的折子递到皇上那里。
弹劾的折子大同小异,无非是说薛离恃才傲物,日渐平庸却顽劣不堪,若再无人严加管教,只怕将来铸成大错。
看着这些折子,皇上嘴角带笑摇头,竟激不起他一点怒火。
薛离要护,众大臣的折子也不能不理。皇上解决这件事情的方法便是请出了当时给薛离教书的左丞相。
左相一生与人为善,处事公允,朝中无人不服,绝不会因为是自己的学生而护着半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