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 / 2)
乡试是由各地郡守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各个郡的郡城、布政使司驻地。隔年举办一次,又叫乡闱。
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
通过乡试即为举人。取得举人功名就可推荐做官,与知县同级,同时可免其名下五十亩田税,每年可上衙门领取100两的俸禄。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通过会试就是贡生。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是三月初一,基本上所有参加殿试的都是进士,只分为一甲二甲和同进士。
而院试县试是地方性考试,还达不到正是科举取仕的程度。时间在每年开春三月初,通过院试就是童生,县试就是秀才。
取得了秀才功名就是获得了士大夫阶层的入场券,还享有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
这里同中国古代一样,依然是百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读书人在百姓中的地位很高。
这里的女尊男卑就如同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一样,女子地位尊崇,可以三夫四侍,而对男子的要求与约束就很多了。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世家大族,在普通农家娶几个小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她挑选了几本自己需要的书之后,就去找掌柜的结账。
结果就这么三四本书就要十几两银子,难怪这里的人对读书人这么推崇,要知道五两银子是一个普通农家一年的收入,而供养一个读书人所需要的钱财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天文数字了。
虞虹向掌柜的打听一下各类书籍的价格。
在这里,经史典籍之类的书都是四五两左右,毕竟是科举类书籍,价格居高不下。
一般的市井杂记小说几百上千文不等,主要看受欢迎程度,一些市面热销的小说传记都可以卖上三四千文左右,只要有市场,就不愁卖不上价。
至于笔墨纸砚之类,由于质量高低而决定它们的价格各不相同。
这里价格最低的就是毛边纸了。一刀纸三百文左右,一般印书的纸就是用的这种。
这种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
结合这些日子从周围得来的零零散散的信息,虞虹对这个世界的风俗人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