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2 / 2)
金榜已放,新科进士们也该衣锦还乡,归家祭祖了。
刘拂迂回道:“姐姐竟忘了,今岁是大比之年。”
春海棠哀叹道:“回来又如何?咱们哪里高攀的起!”
见她不明所以,刘拂无奈撇嘴:“春闱既已完毕,学子们要想才加下一年的秋闱,紧赶慢赶着也该开始准备了。”
建平五十二年的进士无一成器,一甲前三全活不过十年后那场大乱,她脑子有坑才会去攀附他们。
宰相门前七品官,达官显贵家的公子虽无官身,压不过知府守备这等地头龙,却是最稳固的靠山。即便他们现在用不上自家,以后也一定用的上。
须知官做的越高,就越需要得到消息的各色渠道,以备不久之后的大变故中能得到先机。
而妓.院,就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无坚不摧的不是神兵利器,而是枕头风。食色性也,不论官员富商还是三教九流,没人能避开美人关。
“那是自然。”刘拂垂眸,拨弄着自己的发梢,面无表情道,“我爹、刘秀才去岁进场前,也曾参加过几场诗会。我曾听他说过,下一科似有金陵籍大员的嫡子要下场。”
“你可确定?”春海棠炯炯,满含着希望,喃喃道,“我怎得一点消息都未听到……”
不拘哪家的才子公子,回乡读书备考时免不了要提前修葺房屋,置办大小物件。妓.院消息灵通,常提前备好几个拔尖的清白姑娘,但凡能得到贵人的一句夸赞,身价便不可同日而语。
只恨僧多肉少,不够她们分吃。
手腕被春海棠攥得发疼,刘拂眉头微蹙,摇头道:“他也只是听说。”
她当然可以肯定。
刘拂心想,别说她有过目不忘之能,就算没这个本事,也不会忘记两年后那场轰动全国、史册留名的科举舞弊案。
建平五十四年的江南省乡试,在六十年后亦被人津津乐道。
毕竟舞弊案不常有,牵扯到那么多高官嫡子的舞弊案,更是前所未有。
而且不过十日,已上达天听的大案又翻了供。正逢属国来朝,天子震怒非常,彻查后江南官员大患血。可谓是跌宕起伏,让人笑话。
不知后事的春海棠手收得更紧:“谁说的?又是在哪里说的?”
“是……”刘拂咬牙,一脸愧色道,“他说是醒酒时四处闲逛时,听一位姓荆的秀才说的……许是那贵人不想铺张,又或者是我爹听错了。”
说是醒酒,更趋近于偷听才对。
春海棠的目光愈发明亮,松手放开力道,还替刘拂揉了揉腕子:“好姑娘,疼么?刚刚是姐姐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