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0(2 / 2)
果真如她所料,当小刘氏听钟月说自家打算在县郊买田时,眸光闪了闪,若有所悟的点点头,笑道:
“之前你舅也跟我提了一嘴,那时正筹谋食铺没放在心上,现在听你说,我觉这事做得,手中握几亩好田你们娘俩吃饭是不用愁了,秋收时你二舅回来让他帮你们参详参详。”
姑子手里有银子小刘氏是晓得的,不但如此,连大妯娌昧着良心从东家给抚恤银子中私扣下十两银子,她也知道。
因为这件事,丈夫和大伯子兄弟俩生了罅隙,私底下两家几乎没什么来往。
小刘氏说让丈夫帮忙出主意,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心里也生出了买田的念想,便如钟月所考量的两家搁在一起相互照拂。
小刘氏的话正合母女俩心思,连忙道了谢。
……
从县城回来的当天晚上,秦氏便找俩妯娌就铺子的位置进行商议,其实主要是将钟月的想法告诉了她们。
“咱们又不准备摆摊卖蔬果,铺子选在菜市行我不中意。”小杜氏听了妯娌建议,想都没想的表明反对态度。
作为土生土长的郑县人,县城哪条街道适合做什么,人流量如何,她自认为心里跟明镜似的。
谁做买卖不上心,从存了开铺子的念头,小杜氏也在认真物色门面,自然心底有理想的地段。
“二嫂,我也觉得铺面租在菜行有欠考虑,若好地段的房子不好租,缓缓也行。”
期间一直保持沉默的郭氏出声道,她知道两个妯娌都计划做吃食生意,自认为厨艺拼不过她们俩。
再三琢磨决定接绣活顺带卖些低端平民的胭脂水粉,如若店铺开在吵嚷的菜场,必定不合适。
一旁摇着蒲扇的杜氏听三个儿媳妇议论生意场里面的事情,本想插嘴说几句。
可想起老伴的劝告,遂作罢,三人都不是好相与的主,况且三房各做各的,进账各归自家荷包,到时万一经营有个意外反倒落个不是。
“既然大嫂和玉英都不同意,那咱们就再等等,说不得运气好牙行很快就能帮咱们找到合适的铺面。”
妯娌俩均有异议,虽出乎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秦氏没进行过多劝说,先买田再开店亦是一样。
时间在秦氏母女俩眼中,一晃而过,而对小杜氏而言分外煎熬,因为直至中秋时节,也没租到合适的铺子。
不是地段不合适,便是嫌租钱太贵,钟月中意的是菜市行旁边的地段,所以抱着不愿意就继续等的态度。
依照往年惯例,八月中下旬秦二郎都会从京城回郑县负责棉绒的收购事项。
从七月半始由于棉桃相继开瓣,钟月和秦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