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0(2 / 2)

加入书签

经历过雨水的洗涤,田里棉株的叶片泛着绿光,挺拔秀丽精神奕奕,秦氏眼眸含笑注视着庄稼,心头欢喜的紧。

“二舅,村里人明年都准备学这样种棉花!”

钟月扫了眼小杜氏嘴角微微下耷的嘴角,故作得意道。

村人每次路过他们田头都会习惯性地夸赞一番,不过娘俩都习以为常了,此刻提起是为接下来做铺垫。

“这个法子好,明年姥姥舅舅家也跟你们学学,提前在暖棚种棉苗。”秦二郎满面慈容侧头笑望着外甥女。

“你这丫头就是嘴嘴满,连棉株才长这么点高棉铃没见几个,竟瞎说起明年庄稼的事情了。”

小杜氏想着近些日子村里人明显对妯娌比往前热络不少。

连平时跟自己走的较近的郭氏居然也常往秦氏麦场跑帮忙做事,心里开始不舒坦起来。

不就是提前种棉籽吗,有啥可学的,她闭着眼睛都能种好。

“她大娘说得在理儿,等过几个月二舅来瞅瞅棉花咋样。”秦二郎不好为几句玩笑话当真反驳,大掌摸摸钟月的脑袋,颔首笑道。

由于钟大山夫妇避雨时淋了些雨未下田,于是两家人在麦场里各干个的。

当初造麦场为防落雨积水浸湿粮食,特意填土垫高几寸,因此雨停后,麦场除了有些粘脚,并未有水坑,三人小心翼翼揭开油布露出下方干爽的地面。

“还好,只稍微有些发热,敞开见了风便好。”秦二郎弯腰探手抓了把麦糠试过温度说,随后用木锨豁扬糠堆。

“二舅,你啥时候回棉坊?旁的地方也像咱们这里种这多棉花吗?”

帮忙用扫帚将蹦出边缘外的麦粒往里扫的钟月重新使话题又回到棉花上。

“收了麦子种完秋庄稼就走,咋儿,月儿不想舅舅在家多呆几日?站那边扫,别眯了眼。”秦二郎铲了半锨糠壳,试好风向,挥挥手冲钟月道。

待钟月挪开,接着道:“北地种棉花,大江往南植桑养蚕织绸缎。不过人家的锦绸往京都来,咱们的棉布同样也朝江南去,那边有钱人多穿衣精贵,专挑细棉布要。”

京都与江南诸府之间由大运河连通,水路极其方便,货船顺流南下仅需一日半时间。

上行下效,当今天子鼓励植棉穿棉布衣衫,哪怕盛产绸锦的江南百姓亦跟风效仿。

因此作为京都第一大的棉织坊自然跟江南各大布庄有生意往来,如今管事开始让他跟货船往返江南走货,因此对情况非常清楚。

“那太好了,假若咱们这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