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5(2 / 2)
老实讲, 他对b市有些心动。
但李平平转念一想自己地里的那些秧苗, 他为难道“徐同志。我确实对b市的研发技术很向往,但我这边的一代秧苗已经在种植阶段, 实在是离不得人。”
徐志一点被拒绝的愤怒都没有, 反而乐呵呵地说“哦已经有第一阶段的秧苗了我可以去看看吗”
李平平一愣,连连点头“可以是可以。但我的研究方向有些不一样。”他挠了挠头,“而且听你刚刚那么一说, 犹如醍醐灌耳,下一批我应该会改进技术后再育苗。徐同志,南北气候土壤都不一样,我不是拿乔,只是我觉得在x市我做研究会更快更自然一些。”
徐志闻言微微颌首,李平平见状心里虽对那些技术有些可惜,但并不后悔。
忽然,徐志一拍掌说“李平平同志你说得很对。是我的考虑疏忽了。小梁。”
徐志的学生应了一声。
“你回b市将有关杂交水稻的研究资料都找齐全。然后托军方的人秘密运送到李平平同志这,以后但凡有新的资料都整合好运送过来。与此同时,招聘一批愿意来x市的研究员,全力支持李平平同志做杂交水稻的实验。”
徐志话语一出,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是怎么回事b市会不会太礼贤下士太上杆子了
李平平虽然高兴有资料,但还是迟疑地摆手“不。不用这么麻烦。只要让我去b市的时候能够借阅资料就”
“那怎么行呢。研究员的时间是宝贵的。不可以让你浪费时间。”徐志一脸慈祥地拍拍李平平的手,“亩产1000斤的目标。让全国人民吃饱肚子的目标。要一起努力啊”
李平平又是一愣,这次会见让他愣住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
因为太有缘分,且不说杂交水稻的一些思路重合,就连最后对方订的这个目标,就和他一年前写在日记本上的愿望一模一样。
“好”李平平认真点头。
兔元58年,8月底发生的这些事,温筱暖都不清楚。
她现在每天窝在家里刷a里面的题目,整个人都快要刷疯魔了,就盼着能多刷出一些金币换种子,或者说多刷出一点新功能,不让董莘方失望。
尤其是一周前,她种植在院子里的小麦面包作物1号和2号成熟。专家过来验证时,随手拢一把数数有300多颗,尤其是2号,惊人的达到了700多颗。稻穗都很饱满。
专家信誓旦旦地承诺,每穗只要平均高于200粒即可达亩产900公斤。现在因种植量太小不好给出确切评估,但最终哪怕减产一半,一亩地也可产出1000多公斤。
专家给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