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1(1 / 2)

加入书签

开始了。

  实际上,这个能容纳千人的礼堂在国内并不算大。

  但要知道,贝勒屯的师生总人数也就7000余人啊,这样的学校规模,哪怕是放到华夏的京城也都排不进前五十名。

  不过,贝勒屯的创校历史已经超过250多年了,这在当年也的确可以算是大礼堂了。

  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参加本届比赛的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支代表队的参赛成员和随行人员,依次步入摆满了红色座椅的礼堂。

  米赛之所以称之为米赛,其创立之初自然只有米国的大学生参赛,但自华夏代表队于十年前参加了这个比赛之后,加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都纷纷加入了进来,继而米赛又从单一的MCM发展出了更具国际特色的ICM,这也使得米赛一举升级成了国际性质的比赛。

  只是,华夏的媒体对米赛的了解似乎并不多。

  礼堂中并没有任何华夏标志的媒体记者,倒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拍出了随行记者,或者说,他们在米赛闭幕式这个重要时刻赶了过来,田立心至少看到了代表香江的白色洋紫荆区旗。

  不过,香江毕竟是弹丸之地,他们终将如上次的罗马尼亚国奥赛一样,注定是一无所得的。

  在这个时间点,米赛中的MCM和ICM的规模还都不大,所以她们的颁奖仪式还是放在一起的,就如华夏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放在一起颁奖一样。

  当一众评委和颁奖嘉宾鱼贯入场时,在座的参赛成员、随行成员、媒体记者共计七百余人,都纷纷起身肃穆。

  田立心此时就坐在前排,所以很容易发现,这些刚进来的大佬们竟有好几位是见过的,自然都是在罗马尼亚见的,其中几位还和他碰过杯呢。

  尽管当初不太在意,但田立心有过目不忘之能啊,所以他对这些人的名字也是耳熟能详的,其中最眼熟的还是如今正在贝勒屯做正教授的陶泽轩。

  再一次见到这位历史上的第二位华裔菲尔兹奖获得者,田立心多少是有些惭愧的,毕竟,他发表在《数学年刊》的论文《埃尔德什的差异问题猜想的证明》,截的就是这位的胡。

  不过,田立心的心中很快就又是一片喜悦祥和了。

  陶泽轩之所以能写出这篇论文,也并非完全是他的功劳,而是因为他从博客的一份留言中获得了灵感,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也在这篇论文后面给予了鸣谢。

  可现在,由于田立心这只蝴蝶的翅膀,这个世界早就已经发声了变化。

  那怕他没截这篇的胡,那位在陶泽轩的博客中留言的人还依旧会留言吗?

  不一定。

  哪怕真有这份留言,陶泽轩就一定会在意并获得灵感吗?

  也不一定。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