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6(1 / 2)

加入书签

所有的条件都是实相,而非经验。如果说林雨峰破格获取,那么他所破的‘格’是天道的规则。按照规律办事的是神,破格做事的是人,人和神斗,岂能赢哉?”

  “丁元英迫使乐圣和格律诗合作,乐圣不再是单独的乐圣,而是乐圣.格律诗。说丁元英毁掉一个可以和洋货抗衡的民族品牌很高雅,是因为丁元英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思考,这个思考比任何金贵的民族品牌还要重要,这个思考就是觉悟,觉悟就是开天眼,开天眼就是出离经验,看到实相。出离经验的是智者,经验丰富的是聪明人,这就是智者和聪明人的区别。丁元英是智者,林雨峰是聪明人,叶晓明是聪明人。”

  “智者看重的是‘实相’,聪明人在乎的是‘经验’。于是又回到了见路不走。聪明人有很多经验,经验有可能事实,但肯定不是实相,所以聪明人常常束缚于经验;智者只有当下的实相,并自在于实相。当聪明人看到智者行事时,会不理解甚至嘲笑,‘下士闻道,大笑之’。所以叶晓明常常不理解丁元英的做法,多次会议都保留意见,最终被自己经验再次拉回井里。”

  “…….”

  “《寻找救世主》文/心子”

  “主是什么?救世主是谁?怎样才能找到救世主?”

  “‘主’的意思有十余个之多,本义是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是‘炷’的本字。在亚伯拉罕系宗教,‘主’是对所信仰的唯一神的称呼。在旧时,臣子称君王为‘主’,‘主’也是财力和权利的所有者。而《遥远的救世主》中,作者却给了一个不一样的说法:主,无处不在,简单地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也就是说,主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自己的价值观取舍决定了我们自身的文化属性。除了出身我们无从选择,但我们出生后,周围的环境缔造了我们自身的观念,而之后我们所呈现出来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甚至死亡方式都是我们自我文化属性的一部分。”

  “那救世主呢?是为了拯救世人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吗?”

  “可书上又说,当基督徒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就像在王庙村给想要脱贫的村民开会时,丁元英说的:‘认准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这个,就是你们的救世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