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9(1 / 2)

加入书签

有的事情,就真的会以悲剧收场。有的人,就真的会以遗憾结束。

  今晚看的《找到你》这部电影其实讨论了很多内容,女性经济独立、认真工作与照顾家庭、陪伴孩子的时间、精力的冲突,夫妻感情走到破裂原因的讨论,家暴容忍度的诘问,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教会父母成长的思考。

  走在回家路上,我却没有再想电影的内容,只是想起了抑郁前后和父母的相处。

  我一直相信因果的存在。所有事情都有原因,有时我们说没办法解释,大概只是因为还没有发现,并不是这其间的联系压根不存在。

  就好比抑郁这件事。是偶然也是必然。爸妈的教育观和我的成长经历,注定了我的矛盾和压抑,不论早晚,总有一天会以激烈的形式爆发出来。

  爸爸是个非常大男子主义而又执拗的人。我从未质疑过他对我的爱,但我并不认为他爱女儿教育女儿的方式真正正确。

  爸爸认为女性不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只需在家听父母的,结婚后听老公的。交际本身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学习和陪伴家人上。妈妈本也是爱交朋友的性格,但是和爸爸多年抗争未果,身边竟是一个好朋友都说不上有。她的交际圈就是爸爸朋友的老婆们。只是饭局上可以聊两句的泛泛之交。而我,很长时间,也不被允许去朋友家玩耍,或带同学来家里做客。后来初中爸爸去了外地工作,才在妈妈的掩护下,得以发展友谊的小船。

  爸爸告诉我要谦让,要懂礼貌,要尊重别人。可是我经常遇到的是别人理所应当的自私,不讲礼貌,和诋毁他人。我觉得费解,觉得矛盾。我不知道该独善其身还是同流合污,该以德报怨还是以牙还牙。

  爸爸作为父亲的权威,总是说一不二。我的想法永远得不到尊重。就比方说之前提到的列席饭局。一桌子的中年男子,我从幼稚园到大学,都要作为吉祥物存在于桌子一隅。逢场作戏一般微笑,寒暄。但其实并没有人真正在意我,或是诚心要与我聊天。虚伪的客套一番,就是漫长的敬酒倒酒和说胡话。三小时的饭局,我惦记着自己没写完的作业,吃的没滋没味。

  无数次和爸爸争执,我为什么要去,我可不可以不去,没有任何家长会强迫自己孩子出席,连隔壁上小学的妹妹都有权利说不。我为什么不可以。爸爸说,不要不懂事。适可而止。

  我上大学时,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一心想要刷出最高的绩点,然后申请美国的研究生,换环境,换专业。爸爸说,学商科吧。女孩子学学语言,学学商科,以后就业容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