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2(1 / 2)

加入书签

北平人津津乐道几十年。

  妓女,流浪儿,教师,学生和农民抬起了那个浑身浴血英勇就义的17岁少年的棺材,一步一步向城外走去。

  棺材所至之处,只有一片哭声。

  倾盆大雨汹涌而至,似乎老天爷也在哭着为少年送行。

  ……

  ……

  老太太的故事结束了。

  慕良的全部心神都还沉浸在她刚刚讲的那个故事里。有那么一瞬间,他仿佛穿越了八十多年的岁月,拨开时光的云海,亲眼目睹了那场几十年前的盛事。

  大雨侵盆之下,黑色的棺木缓缓在人海汹涌的街道上穿行。棺材所至之处,人群宛如摩西分海般默契分开。

  在无数双眼睛的深情注视下,黑色棺材缓缓向远方走去,身后同样跟随簇拥着人海。

  北平全八大胡同的妓女皆身穿白色丧服前来送行,几百上千个流浪儿哭声震天,还有那目不识丁的庄稼汉们也同样在偷偷抹泪……

  棺木越走越远,身后跟的人也越来越多,最后似乎整座北平城都出动了来为少年送行。

  慕良知道少年的名字——李景然,他更愿意称他为守夜人。

  民国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

  慕良最初知道这场葬礼,是在高一的语文课本上,那是一篇两千余字的散文,是由著名学者周德璋先生晚年整理记录下来的回忆。课文的题目也很意味深长,名为《倾城之葬》。

  慕良记得很清楚,那是高一语文下的最后一篇课文。

  学习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的脸色很沉重,教室很安静,只能听到老师清朗的念书声在静若寒蝉的教室里响起。

  “这是我最后一次,也是全北平城最后一次见到我的朋友了。从那以后,他就浑身浴血长眠地底,我17岁的朋友永远留在了民国十五年的秋天。

  我不知道他在扑向汹涌的枪火时究竟在想些什么,我只知道,面对那操蛋的世道,他选择了如战士般奋起反抗。

  以后长夜漫漫,群星闪耀。皆不是他,皆不如他。”

  这是《倾城之葬》的最后一段话,慕良每每想起都心痛如绞。

  他不止一次在脑海里幻想过那场葬礼的盛大场景,恨不能早生几十年参加李先生的葬礼,送先生一程。

  这也是他第一次从亲历者口中听到这场葬礼的全貌。

  他已经知道老太太是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