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8(2 / 2)

加入书签

  话落,周围摊主们眼睛瞪大了下,忽然觉得自己刚才是不是吃了一个铜板。

  这个价钱放在糕点铺没什么,可放在集市就是真的贵了。

  林泽微笑不慌,继续道,

  “叔婶儿可别觉得这价钱贵,这面包是用全白面做的,里面的材料都是上好,就拿这肉松面包来说,肉松都是纯猪肉做的,糖也是用蜂蜜代替的,是我家自己专门上山采的野蜂蜜,不仅好吃还营养。”

  “镇上的肉包子一个得2文吧,可那包子只有我家面包一半大都不到……”

  大家听着觉得是个理,刚才什么肉松面包尝着是有股肉味儿,果干也应该是甘甜水果做出来的,还有那果酱面包甜的,不知道放了多少糖。

  不过花6文钱买块点心还是很心疼啊,再添几文都可以吃碗馄饨了。

  众人犹豫,想买又心疼钱,吧唧吧唧嘴里残余的面包味儿,又回味无穷。

  见状,林泽继续劝说,负手一背,特别高深的模样,

  “各位叔婶儿可知这面包在海外来历可不普通,当地传说面包是一位路过道长,见当地大旱灾年民不聊生,于是可怜传授了面包的做法,使当地百姓以稀罕美食引得神仙注意,从而解救那些被遗忘的百姓……”

  “之后这面包就成了当地的祈福祭祀之物,多年传承后人们虽做不出打动仙人的那般美味,但按照古法做出来的面包吃了也会对身体有益,受到福气庇佑。”

  “因此,要做这面包,动手的人还须得沐浴上香,一边做一边背诵佛经,做法极其复杂,所用食材也不能有半分作假,十分费功夫,卖便宜了小子血本无归呐……”

  一番胡说八道的瞎扯说得不仅周围的摊主愣神,就连章珛都听得差点以为自家的东西是神物了。

  这话放在现在自然被人笑话,可放在封建迷信的古代就很有噱头了,没啥娱乐的古人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在场众人愣是没人反应过来林泽在瞎忽悠。

  再听后面做面包还要焚香沐浴,背诵佛经啥的,众人更是睁大了眼睛。

  “林相公,你是读书人啊?”

  这年头会背佛经的除了和尚尼姑,就是读书人,老百姓很多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大字不识谁去看佛经啊,那些迷信的老太太也只会念两句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再看林泽的气质,颇有书香味道,看着就跟普通人不一样。

  “是的,小子不才,乙亥年秀才郎。”

  林泽微微一笑,从善如流拱手酸腐两句。

  “近年家中因小子念书家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