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2 / 2)
但这会儿还在学校,敏德私高为了不让学生大夏天里受苦受热,直接把入校的军训从学期初始改到学期末,这也就导致了,班级凝聚力的增强,必须要靠一些别的特殊手段来实现。
强哥于是想到了个很沙雕的实现方式——建一个微信群,让大家在里面畅所欲言,交流感情和意见。
一个群里好说话,他们中老年群里平时都聊的热火朝天,哪怕几十年没见面了,大家依然都是关系最密切的网友。
现在,他线上线下一把抓,肯定能让他们十三班亲如一家。
不好意思,又压了个韵。
要说他们班这群人私底下可能各自也都有彼此的微信好友,但许文强非得让人面面对建群,这就有点儿尴尬。
十三班的人再闹腾,微信群里有个班主任在,多少还是知道点儿要收敛,以及,挺多想说的话都憋回去,只能在小群里面偷偷逼逼。
这种群存在的意义大概就是让自己被人盯着,然后,做些任务相关的事情。比如,布置作业啦,不定时在群里吹老师的彩虹屁啦。
做作又没必要。
所以,挺多人还不乐意加的。
不过,十三班虽然有爱闹事儿的、不服管教的,到底也有几个乖宝宝,听了许文强的话,就立马加了群。
书祯就是这乖宝宝之一。
许文强看着八个群成员,又看了看总共42个人的班级,瞬间情绪有点儿down。不过,他很快就重塑了自信心,决定各个击破,一个个去找他们,把手机递到他们跟前,让他们加群。
一旦有人不乐意,找机会推诿,许文强就站在你背后,默默看着你,直到你熬也熬不住,不得不掏出手机加群。
当然,也有死活不服的,变着法儿地编理由想在许文强那里蒙混过关。
譬如,许从,他就嚷嚷道:“老师,我没带手机,改明儿再加吧。”
强哥看了眼已入群的人,就转过去拍拍赵大宝的脑袋,和颜悦色地问他:“有许从的微信好友吗?”
“把他拉进群里来。”
赵大宝每天都跟他们几个混一块儿,要没许从的微信号,这也太凉薄了。只好无视许从眼角都抽得像抽筋,把人给拉进群。
round 1——强哥ko。
再到江海,江海觉得没带手机这种理由肯定不能再用了,他就又编了个:“老师,我手机没电了,改明儿我自己主动申请加群吧。”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谁成想,江海刚说完,许文强就直接从裤兜里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