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2 / 2)

加入书签

  “年初的时候哪想到有这种事儿呢,今年就没种棉花,家里也在为冬衣发愁呢。老头子还说,今年的冬天看着比往年都冷,可要好好准备。”

  “可不是,”王梅娘拍了下大腿,“三爷爷也说了同样的话,今年冬天怕是不好过,我这才火急火燎的出门。都问了好几家了,实在不行,就只能拆家里的棉被了。洗洗了暴晒一番,凑合能用。”

  王梅娘说的三爷爷是村里辈分最高的老爷子了。也姓秦,族亲。九十多岁的人了,虽然行动不是很灵便,但是神智还很清楚,平常也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的。

  这人老成精,不管是在种地上还是在看人看事儿上,瞄一眼就知道是什么情况。村里的老庄家把式还时不时的去请教一番,在村子里的地位很高,说话有时候比村长还管用。

  三爷爷说今年冬天不好过,那肯定是不好过。

  秦老太太可没有老糊涂,现在的棉花多金贵啊,买都不好买。自家的棉花、羽绒也就堪堪够用。还多亏了笑笑有先见之明,老早在网上买了好些寄回来的。

  说明年还,谁知道明年什么情况?

  “秦三娘家应该有多余的棉花吧,我记得他儿子准备明年结婚,今年种了不少棉花准备弹被子。”秦老太太机智地祸水东引。

  “嗨!早就被借干净了。”王梅娘一脸遗憾。

  “不说她娘家嫂子来的那几回,就是我们村的,都是一波一波的去。我不用去问,就知道这会儿已经匀不出来了。”王梅娘确实没有去秦三娘家问,但是她问了去过秦三娘家里的人了。

  没有了,秦老太太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自己家还有两个大孙子呢。

  只能出其他主意,“家里的棉被还是轻易不要拆了。毕竟现在儿子儿媳都回来了,棉被只有短缺的,没有富余的。要不还是去县城里面买几件羽绒服。”

  “提起羽绒服我就生气。”王梅娘把手里的茶缸子往桌上一拍。不是自家桌子也不见心疼。

  “早先家里有不少羽绒服,还想着过冬应该问题了的,拆拆补补总归够用。

  后来外面的布料慢慢的烂了才发现,好些羽绒服里面都是丝绵的,根本不是羽绒,或者随便塞一点羽绒进去凑数,里面烂得比外面的料子还快。

  家里大人小孩儿加起来十几件羽绒服,凑合凑合也就能凑齐三件衣服的羽绒。这些天刹的黑心商家!”似乎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恨,王梅娘的声音到最后有些尖利起来。

  秦老太太皱着眉头,“你这么一说我也有点担心了,我们家羽绒服还没拆,不知道里面什么情况呢。不行,今天就要拆开看看,不够的话,还是要去县城里面买。”

  王笑笑有点佩服自家婆婆的演技,没走上演员这条路有点可惜了。自家是最不缺这些东西的。

  不说之前网购寄回来的棉花、棉布、羽绒,就说自己从城市背回来的那几大包东西,里面就有很大一包挤得密密实实的羽绒,是当时家里的一床羽绒被、两个羽绒枕,还有几件衣服里面拆出来的。<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