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0(1 / 2)

加入书签

  谁知殷芙刚一回到家中,便以为久染沉疴的父亲冲喜为理由,与田忱完婚。

  待皇帝反应过来想要阻止之时,一切早已尘埃落定。

  殷芙与田忱成婚一个月后,边关发生战事,陛下亲封田忱为常胜将军远赴边关,殷芙想要随军出发,却被阻止,原本盼着战事早日结束,田忱可以回来一家团聚。

  熟料僵持四个月之后,西戎偷袭,田忱力战而亡跌落山崖,所幸他事先将应敌之策交给副将,军中将领按照他的吩咐应战,勉强击退敌军。

  待他们获胜,回到战场上找寻田忱的遗体,遍寻三日,最后无功而返,将士们痛哭不已,只能将田忱的衣物交还给田家。

  殷芙则只能用田忱下属带回来的战袍为他建起一座衣冠冢。

  那些日子,她终日以泪洗面,侍奉公婆照顾弟妹,然而宫里来人传话,说太后娘娘旧疾复发,宣她重新担任医首,进宫侍候。

  殷芙百般不愿意,最后还是不得不按照规矩再度入宫侍奉。

  渐渐地,两三年过去,宫.内也开始有各式各样的闲言碎语传出。

  有人说陛下对殷芙宠幸有加,说陛下不再临幸后宫,却在荷花池里同殷芙胡来,此女放.荡不堪,实在是祸水。

  陛下子息微弱,仅嫡长子谢裙一人年岁稍长,后面只跟着两名公主两名皇子,都还都是些半大的孩子。

  因专宠她一人,后宫嫔妃已经久久未睹圣颜,有赵婕妤去找殷芙的麻烦,拈酸吃醋惹殷芙伤心不快,皇帝便让人给赵婕妤张嘴。

  剪云宫里的巴掌声持续了整整一夜,第二日赵婕妤便悬梁自尽。

  渐渐地风言风语传满整个京州城,有人说殷芙祸乱宫闱,前朝开始有朝臣及各大家族感到不满,上本参其未尽人臣责任。

  恰逢殷芙手下亲信疏忽导致新有孕的嫔妃胎位不稳有滑胎迹象,她作为太医署主事,驭下不严,险些动摇国本,实在其罪当诛。

  数十名大臣联名上奏,带头之人便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谢姚,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王之来,中书令顾政清。

  这些人家中均有贵女在宫中侍候,有的已经贵为妃位嫔位,如此一来,如今兴师动众地参一名女医,意图自然不言而喻。

  据说那是三名宰辅并十几位大人在议政阁吵得天翻地覆,甚至有忠臣要撞柱而死,只为收拾这小小殷芙。皇帝发了极大地火,与他们奋力斡旋,撂下跪的满殿都是的老臣,甩袖而去。

  这些人都是国家栋梁,肱骨之臣,却被皇帝如此对待,自然心中愤懑。

  然而天子无不是,于是所有人都将怒火发泄在被陛下保护得极好的女子。

  通过这件事,观帝王态度,大家纷纷意识到这个殷芙的危险性,从心底感到一阵唇亡齿寒的恐惧感。

  此事之后,陛下便下旨表彰已故的常胜将军田忱,说其为国家舍生忘死,忠义可嘉,追封他为英国公,享世代勋爵,又道太医署医首殷芙温良恭俭,柔慈孝美,特封为卫国夫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