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0(1 / 2)

加入书签

经坐在殿中,看着面前摊开的十份卷子,眉间紧皱。

  对于帝王来说,科举考试从来不是绝对的公平,至少殿试不是。

  寒门弟子倒也罢了,可是能考中的人里,高门大户子弟居多,他们自小就是最好的先生教导着,自然出头的机会就大些。

  每个人背后都站着一个家族。

  如何分配这些世家子弟,想来是让君王头疼的事情。

  天子门生,这四个字从来不只是说说看的虚名,而是实实在在代表着君王偏爱。

  谁的状元,谁的传胪,这些都代表着帝王心思。

  纵然现在楚王大权在握,并不需要像是很多势微的王室一样,用殿试名次去讨好世家大族,但是楚王在一甲二甲的安排上还是要慎之又慎。

  特别是一甲的三位,状元,榜眼,探花,都不能随便安置。

  毕竟一甲是要直接入翰林院的。

  要提携谁,要打压谁,这其中自有门道。

  正想着,楚王就不自觉的拿起了一份卷子。

  第一眼相中它,是因为这字实在是好。

  笔笔如勾,方正挺直,纵然殿试时候多是要用馆阁体作答,但是真的能把每个字都写得漂亮的还是极少数。

  字写得好,让人一看就心里舒坦。

  而文章的内容也格外出色,楚王看着喜欢。

  这贡生的名字,楚王都看了好几遍。

  魏诚。

  魏临的魏,便是自己看好的归德将军的二哥。

  楚王心中的迟疑确实是与魏临所想的一般无二,假使魏诚只是普通的寒门子弟,点个传胪,甚至探花都是可以的。

  这文章,绝对配得上状元之位,就算点探花都是委屈。

  但他是归德将军的兄长,假使真的点了一甲,朝堂上必有震动,魏家也必然要为人所忌惮。

  楚王有些不舍的把魏诚的文章放下,转而拿起了另一篇。

  看着看着,就随手撂到一旁,转而再去看魏诚的。

  这人怎么能把文章做的平仄得宜,用词精妙,最难得的是还言之有物,着实厉害。

  有了这个对比,再看旁人的便总能挑出毛病来。

  楚王将魏诚的文章又看了一遍,不由得拿起朱笔在上面画圈。

  遇到好的就圈一下,再圈一下。

  若不是因着这卷子以后是要封存起来以传后世,只怕楚王能把上面圈满了。

  不过终究还是撂了下来,楚王轻声道:“便点个二甲头名,得个传胪也是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