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0(1 / 2)

加入书签

是有才学之士,他在礼部司任职做的很好,但孤王觉得,晏卿若是能入尚书府,更是能发挥其才学。”

  众人不约而同看向沐韶光。

  尚书府,是丞相的主场。

  夏王也看向沐韶光,“丞相意下如何?”

  沐韶光淡淡道:“王上既意已决,说明晏大人是有本事的。能入尚书府,为国效力,为君分忧,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夏王闻言满意地点头,“那就如此定下了。即日起,晏卿就调至尚书府,任典事。礼部司主事一职由现任典事补上。”

  晏青跪谢皇恩,不卑不亢。

  随后夏王又让晏青继续念改革细则,此人确实有见地,有远见,有大智慧。奈何之前一直未遇上好机会,如今终于出头了。

  沐韶光盯着他看了好几眼。若是没有意外这人以后便是夏王政权的一大核心了。而自己,终归是要找机会退下的。

  晏青所拟的改革细则,沐韶光都没有多大的意见,只是涉及到了军制改革之时,沐韶光就没有再一味地点头了。

  这些改革细则,一定都是夏王与晏青一条一条斟酌拟定的。有些,确实可行。而有些,是在试探。

  军权这话题,一直没有人敢提。晋王军与夏王军之间的矛盾并不会凭空就消失,双方的对峙,交锋也是明里暗里在进行。到如今,晋王军主力,何远道大军主力,还待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双方此时没有正面相抗,但暗地里,谁也不会退让。

  此时提军制改革,自然不会有结果。

  结局自然是,沐韶光全部否了。

  方亦与方睿也站在一边谨慎地站着,认真地听着。说不得一眼不和,就该拔剑相向了。

  夏王自然是识趣的人,沐韶光否了军制改革的条例,也不见动怒,只淡淡地笑着,就把此事揭过。

  这意思是,退让。

  原本今日让晏青到尚书府,就是晋王军一方的退让。夏王放弃军制改革,是夏王一方的退让。刚好维持着某种微妙的平衡。

  军制改革不提,其他方面的改革却是要开展下去的。

  夏王又与朝中众大臣详细讨论了一应细则。

  改革中有一条,就是继续实行文官考试制度。今年便进行这夏国立国以来第一次文官考试。之前沐韶光也在筹备此事,哪知这政权就更迭了。现在旧事重提,又要继续这考试。

  “此事,交与丞相与晏卿一手主持,丞相意下如何?”

  沐韶光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侧的晏卿,回道:“谨遵王上之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