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8(1 / 2)
是以讹传讹罢了。”
“那庞功如今何在?”
“师傅几年前就去世了。”
卫王愣了一下,“倒是可惜了。”
卫王想尽揽天下人才,壮大卫国,图谋天下。这位庞功,说不得也能收入麾下......可惜了。
卫王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只道:“听说,你想建一座安陵渠?”
谢冬点头,“是。”说着,他呈上了图纸,内侍转交给卫王。
卫王看了许久,才看出些门道,但还是有很多不懂之处,就让谢冬上前解释。
谢冬侃侃而谈,说尽了此次工程的利处。疏导沟渠,分流水路,饮水灌溉......
卫王听得很是满意,道:“庞先生的高徒,果然非同凡响。不知你修好这安陵渠,要多久啊?”
“若是有十万劳工,修建十年可成。若是有二十万劳工,修五年,若是有三十万,不到三年。”
卫王愣了一下,众大臣也议论纷纷。
“上哪去找这么多人?”
“为了修这一个水沟而征丁,劳民伤财,恐怕不妥。”
另外一大臣也道:“王上,今年灾害连连,百姓已受其苦。此时若是征这么多人来安陵建这一个工事,怕是百姓多有怨言。”
“王上三思。”
“王上三思。”
卫王沉着脸,与沈非对视一眼。
沈非明白卫王想要做什么。修建这个安陵渠,卫王势在必行。
为了牵制楚然与晋南王的两支军队,卫王在这几年发展了两支军队。一是卫国东境,何远道的剿匪军。二是藏在暗处的一支军队,驻扎安阳,由大皇子掌管。
卫王想修这安陵渠,如今需要十万人,这一支安阳军正好可以用上去。但安阳军却是不可在此时暴露的。所以,可以借用其他名头把这些人安排上去。
沈非站开口道,“王上,微臣有一法子,或许能解这两难之局。”
卫王问:“你有何法子?”
“东境祸害我国的流匪困扰我国多时,何将军与他们纠缠多年,但成效不好。流匪与日俱增已成大祸患。他们成为流匪是因为生计,若是我们征召他们来为我们建安陵渠,既能缓解东境流匪之患,又能修好这安陵渠,一举两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