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9(1 / 2)

加入书签

去潇洒,给钱宗复逮个正着,带回来之后钱二姑先在自个儿家闹了一场,她火气消不下,不等当家人回来解决,自个儿带人跑去唐旭之前待的书院, 要找书院讨说法, 问他们是怎样教的学生。

  教书先生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之前唐旭在书院里私藏秘戏图册,曝光之后不服管教, 毅然退学。作为教书育人的先生, 田夫子深感自己做得不够, 因为这分自责, 他都没把唐旭不敬师长的事闹得人尽皆知,默许他退学,只当从没教过这人。

  他没多加指责,唐家倒还要来拿他问过失,唐家要闹,书院这边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别看读书人平日里温吞,把他逼急了,骂起人来比谁都艺术。

  事情就这么闹大了,隐匿在酒楼后面的暗娼馆也经由钱二姑曝光出来。

  这就要说到朝廷律例,本朝允许妓|院挂牌营业,但不允许私办暗窑,你要开张就得照规矩来,做什么营生报告清楚,得要接受衙门监督。

  规矩是这么定的,但像春风楼这种,各地都有,贫民兴许没听过,有钱人心照不宣。

  又要说各行各业都有他的规矩,你唐旭幡然悔悟说我从今往后不去了可,要捅出来不行。酒楼背后暗窑的秘密一旦揭开,衙门压不住只能查办,老板要吃点亏,但影响不大,了不起歇个几天,他东边关了西边还能开门。真正受影响严重的是谁?是其他一些客人。

  来这种地方花的钱本就比普通窑馆要贵,他们也愿意掏就是想全个名声。

  有些客人在外面声誉极好,是人人称赞的青年俊杰。

  还有些夫人强势,闹开了也收不了场。

  ……

  钱二姑是个女人,她接触这方面少,想得也少,当时心里一把火,不发泄出来人都要烧着。等她上书院闹完了回来,春风楼的事发酵了,有越来越多的人听说。

  不出三日,封条已经贴上。

  老板在上下打点,争取别摊上刑。

  至于说经常上那头光顾的也都摊上了麻烦,有些家里知道一点,当时就炸了。还有些瞒得好,家里不知道他也是春风楼的客人,像这种最终也被好事者扒了出来。

  酒楼门开着,每天进进出出是谁大家有眼,会看。

  没出事那会儿没人细想,一出了事,谁去过,谁经常去,谁天天去,大家说得头头是道,城里面许多有头有脸的老爷少爷人设崩塌,远了不说,谢家就闹了起来。

  在大少奶奶心里,她男人应该是样样出色的,唯一只输一点:不是嫡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