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1 / 2)

加入书签

吧,没的白白浪费银子。找个好日子,迎进门就是了。”

  这下子,张媒婆着实惊了。

  不要聘礼陈家自是乐意,可免去三书六礼,这算个什么事儿?

  张媒婆为难,“三书六礼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这再……也不能省啊。”

  赵氏早就想好了措词,说道:“那些个规矩都是给有钱人家的定的,像咱们这种人家,简单些就是了。”说到这,赵氏哂笑道:“倘若真要按着三书六礼来也成,纳彩之时陈家莫要忘了三十样物品。但我先把话搁在,咱们家可没有银子给女儿置办嫁妆的。若他们自己觉得不亏,我们自是乐意的。”

  “这……”

  张媒婆做媒无数,第一次听到这般要求。

  一般嫁女儿,不都该商量着多要点聘礼吗,怎么到了赵氏这,不仅不要聘礼,反倒要求一切从简呢。

  其实赵氏心里何尝不是叫苦连天。

  女儿养了十五载,如今却要白白送给人家她哪里愿意呢,可如今这形势,却由不得她了。

  所谓六礼,即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与亲迎。

  其他倒还好,但这问名与纳吉这两项却是最容易露出马脚的。想来想去,唯有一切从简才能蒙混过关。

  好在这么做的,也并非只有她叶家。

  那些穷的揭不开锅的人家能娶上媳妇就不错了,哪还记得那么多礼数规矩。她们家说不上穷,但也不富庶,开销又大。

  她知道陈家与他们一样。

  “说到底,得了便宜的可是陈家!”

  赵氏说完,站起身子便要告辞。张媒婆见状,忙拉着她赔笑脸道:“叶家大嫂说的极是,这样子吧,我先将你的要求与他们说说,迟点答复你。”

  听张媒婆如此说,赵氏告辞返家。

  赵氏前脚刚踏进院子,一直趴在窗边翘首以待的叶寒宁就冲了出来,挽着她的手臂急迫地问道:“娘,怎么样了?”

  赵氏瞧着她心急火燎的模样,用手指戳她的脑门,啧啧道:“瞧你这出息。”

  叶寒宁委屈的瘪瘪嘴,赵氏瞟她一眼,挑着眼尾得意洋洋道:“还有你娘搞不定的事吗?”

  闻言,叶寒宁笑逐颜开。

  如赵氏所想,到了翌日清晨,张媒婆就带来了叶家的答复。

  按着叶家的意思,成亲事宜一切从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