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5(1 / 2)

加入书签

/> 那个教官道:“冲出去。”

他命令道:“杀光他们。”

第五十六章

苏格拉底说, 无人自愿为恶。

但“恶”的意思,并非是罪恶之意,而是指“是否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也就是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 没有人愿意做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

对自己无利之事即为恶。也就是说, 如果有一个人快要没饭吃了而抢劫了你, 那对他来说,就并不是“恶”,反而可以算是“善”。

那么, 杀人是一件恶事,还是善事?

对月明楼来说,也许他们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行踪,也许周围游荡着一群游民风险太大,也许刚好可以给新培养的“刀”们开锋见血——

这无疑, 就是一件“善”事。

是这样吗?

杀人,是一件可以单凭“善恶”, 单凭对自己有无利益来决定的事情吗?

姚玉容不是哲学家, 她想不通这个问题。

但她前世受过的二十多年教育,所形成的观念,都在脑海之中沸腾。

人们为什么推崇圣人呢?

因为圣人明白了世间的真理,洞察了所有的规律, 所以碰到任何事情, 他们都可以游刃有余的解决——

他们无所不能, 所向无敌。

如果是圣人碰见这样的局面, 他们一定能完美无缺的解决掉吧?

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比如王阳明?

他的心学,姚玉容只是浅薄的了解到了据说是最关键的四个字——“知行合一”。

据说只要能够做到,就能成圣。

是吗?

只要知道了那个道理,然后就去做——你就是圣人了。

说起来很简单啊。

姚玉容看着无缺院的男孩子们各自拔出了自己的武器,一个个走出了车阵的缺口。

几位教官骑着马,朝着四方散去——但姚玉容看得很清楚,他们并不是散开了,而是远远地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将那些在车阵前争抢食物的流民们拦了起来,防止逃跑。

而她现在知道的道理就是,那些流民不该死。

可如果让她站出来阻止教官的命令,下一秒死的大概就是她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