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9(2 / 2)
三跪九拜之后才跪在师傅的一边。
“陛下,臣能有今天,全靠您的提携,从来不曾敢忘记您对臣的培养之恩!”
谢一林声音哽咽的说完,又开始磕头。
师礼!
传道,授业,解惑,为师之道。
这位太上皇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提携之恩,更有庇护之恩,这些恩情谢一林从来不曾忘记过。
从自从入科举之后,一路成为状元,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位太上皇的慧眼,谢一林现在指不定怎么样呢?
他
,谢一林,知恩图报,一直未曾忘记过!
他,大状元,点滴之恩永泉相报,铭记于心!
正因为如此,在位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兢兢业业,不曾有任何的亏心之处。
现在眼看着歌舞升平,内外平和,他也能放得下心来告老还乡了。
新皇也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是个仁和的皇上,所以他才上了一道请求的折子:临走之前再给老太上皇磕个头!
太上皇可能不高兴,新皇可能会多想。
可是这些,谢一林都不想再多考虑了。
他清楚,如果自己就这么回乡不会有人多说,皇上也不会拿着他的短,可是他却过不了心里的这一关。
老太上皇故去的时候,自己在边关不能前来送行,现在即将离开京城,或者永远也不回来了,在临走之前,谢一林最想做的事就是能够看老太上皇一眼。
曾经的遗憾,他不想就这样的一直持续下去。
他是感恩老太上皇的,事隔多年以后的今天,谢一林也能明白了。
老太上皇曾经下旨不让自己离开边关一步,又何止不是一种别样的保护呢?
那个时候的太子逼宫,如果自己回来的话,肯定会被卷入其中,而那样的事情不是作为一个爱护后辈的老太上皇想要看到的。
或者正因为是这样,所以当年老师的选择也是一样,并没有想办法让他赶紧的回到京城来。
在边关一呆十多载,吃苦受罪也是挺过来的。
至少不会有性命之忧,谁知道要回来之后,在面临着当时的事件会是怎么样的结局?
无人知道,也没人让谢一林带着一家老少来尝试。
所以,他被安排在了遥远的边关。
曾经,谢一林也是心伤过,彷徨过的。
而多年以后的现在,再次想来,却是明悟了。
一个真心的为自己着想的老人而已,他这次临走之前过来磕头离别,不后悔!
太上皇和新皇在一旁看着,也是默默的拿起了一旁酒杯,向着陵墓敬酒。<
↑返回顶部↑